第134章 辕门射戟楚世昭!封狼居胥巅峰时刻的楚世昭登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夜色渐浓,身居宫中的永晋帝点着灯火,望着远处,如今的时节天气变得愈发寒冷。
    长安城头为数不多的守军静待着城外的动向,盯梢的士卒可没有宫里那么好的条件,他们各个脸色被冻得通红,却丝毫不敢有松懈的意思。
    永晋帝在宫里翘首以盼,这对于长安城内的群臣而言,同样难以入眠。
    在城门外,只见少数不多大周编制的残部正举着破败的战旗,向着长安的城门奔逃。
    看到此景,城门警戒着的守军大惊失色,无他,眼前这支像是败军的部队,似乎正是先前豪情万千,出城迎击贼寇的三府军。
    而在远端,这些残部的身后,似乎还有一些骑着战马的匈奴人正在不断地追逐着。
    城头的守军还在犹豫是否要放下吊桥,却见那些本要奔逃回到长安的残师,猛然回头。
    仅有一人单骑是朝着长安的方向靠拢的。
    当武振失利的消息传到宫中的时候。
    整个长安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之中。
    很多人都想到过武振的主动迎击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但从来没有想过会出现这样恶劣的结果。
    绝大部分大臣甚至觉得就算是袭营没有成功,武振至少还能撤退,大不了退回来,再固守长安。
    可谁能想到这一次袭营,不仅没有得手,反而葬送了大周王朝在长安内的有生力量。
    永晋帝第一次意识到了大周王朝即将要亡在他的手上,这一时刻,他竟有种想要在祖庙面前自刎谢罪的冲动。
    而长安内的诸多大臣在得知了消息后,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想要火速入宫面圣。
    武振战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生死无论。
    仅凭武振一战就将长安全部兵力打空了,就已经让大周王朝身处一个混乱的漩涡之中。
    这不仅是让朝廷在匈奴人面前的颜面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长安如同空防。
    接下来又该怎么去应对匈奴人?
    如同灾难般的战报,让永晋帝的脸色惨白,最令永晋帝难以安稳的是,丢失了这么重要的一支三府军,朝廷所依仗的中央部队。
    朝廷又拿什么去节制那些兵强马壮的节度使?
    中央弱,而地方强的下场,前朝那么多的例子,足以让永晋帝引以为鉴了。
    永晋帝顾不得其他,再次接见大臣的时候,又想到了随军出征的楚世昭,心中难掩悲切。
    要是早听楚世昭的建议,坚壁清野固守长安,何至于就此一战,便让大周社稷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
    这一次,京兆名门之中的士族也都慌了神。
    他们也没想到武振能烂到这种地步,出征前武振信誓旦旦,认为哪怕出了情况,也不会折损太多的兵马,大不了就退回长安。
    现在倒好。
    出征的三府军,无一人还朝,留了一个火炕给满朝文武‘享用’。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南迁才能保全有用之身。”杜知韫这个时候也只能提出南迁的方略。
    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衣冠南渡。
    可是,现在匈奴人势大,长安又没有半点抵抗的能力,想要保全自己,除了衣冠南渡已别无他法。
    “那长安的百姓呢?”永晋帝打心里是不愿意南迁的。
    南迁意味着要放弃整个北方,想要再回来就很困难了,在史书里,这一口恶名,他永晋帝就要担上。
    他很清楚,一旦南迁,就无退路了。
    杜知韫也不说话了。
    朝廷南迁,他们这些文武百官,他们这些王侯将相是一定能离开的。
    而百姓就不好说了。
    用心险恶一些,这些百姓甚至能拿来阻拦匈奴人,作为第一道缓冲,尤其是第一时间,匈奴人要是想要消化长安,就不可能会跑来追击他们。
    打完仗,匈奴人同样是要好处的。
    将长安的百姓劫掠一番,他们至少能空出来两三天的时日南渡。
    长安里,他们这些达官贵人都有蓄养马匹的习惯,想逃还是很容易的。
    永晋帝这个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否则也不会答应武振主动出击的想法。
    他就是咽不下去这口气。
    作为上邦之主,小小蛮夷骑在他的头上,谁人可忍?
    现在要他南迁,丢掉的面子、里子就是要剐去永晋帝身上的肉。
    “儿子为父亲战死,对于一个儿子来说,是他的荣耀,但是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是耻辱。”永晋帝脸色阴沉着说道:“要朕南迁,绝无可能,尔等要走,就走。”
    走?
    永晋帝不走,又有谁敢走?
    杜知韫这个时候,同样不敢提出任何建议了。
    现在的永晋帝就像是输红了眼的赌徒,赌在武振身上没有成功,就想要再赌一把,直到他能翻身为止。
    “召集长安之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