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是别了,现在数码摄像机虽然升级换代,可在图像高动态表现方面还是要比胶片差一些。”
“《疯狂的赛车》那那么多高动态镜头,还是用胶片效果会更好一些。”
“等再过几年,数码摄像机的清晰度更高一些后再考虑吧。”
数码在成像上更接近客观光照情况,有多少光子就能精确记录多少,但这种精确,恰恰与人眼看到的情况有很大差别。
胶片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接近人眼看到的情况。
对高动态画面来说,展现在大荧幕上的效果也会更好。
“进步挺快啊,你现在对这些都这么了解了。”
宁号有些诧异,没想到才短短几个月,沈涛就已经对设备如此了解了。
“不了解不行啊,要想当好一个导演,必须要了解自己手里设备的优缺点。才能真正拍出自己想要的。”
他们昨天来的第一天,就拍了一条运动镜头。
就是柯洪波骑车从家里出发来学校那一段。
可拍出来的效果,让沈涛总感觉不太满意。
当时刘凯就给他解释了一下,并建议改用胶片拍摄这段效果估计会更好点。
可考虑到后期
的统一调色,沈涛最终还是没换设备。
只是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运动镜头,更多采用固定机位拍摄。
也是这才让他知道,如今的数码摄像机还不是万能的。
毕竟PC1000E没有可更换的高速镜头。
远达不到后世那种可以在各种环境下,随意更换镜头和模块的程度。
“现场OK。”
两人正闲聊着,化妆台上的对讲机,传来了现场的声音。
“走,正好你在,我们等下有一个入校的镜头,你帮我看看给点意见。”
沈涛已经补妆完毕,听着对讲机的汇报,站起来拍了拍宁号的肩膀说到。
“行,我帮你看看。”
对于沈涛转变成导演,宁号其实也非常好奇的。
他是经过多年在剧组磨炼,还有《香火》的练手,才有了拍《疯狂的石头》的底气。
可就这,也让他在拍摄中碰了不少壁。
而沈涛一个从来没学过导演的人,能把一部电影拍成什么样,他也非常的好奇。
毕竟就是再天才,跨行一个自己不专业的行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这个行业还是导演。
两人出了工作车,来到学校大门口。
沈涛叫来刘凯直接到。
“这一条我要一个固定机位转移动镜头。等下我还有王凯和乔山,我们三个会从左侧入境,声音先入画,等王凯说完第一句台词,然后镜头开始移动,我们入镜在王凯说完之后一句台词后,从右侧出镜。”
“整个这段大概10秒钟,再接正面特写镜头。”
说到这里,沈涛回头对着拿篮球站那里的张汉说道。
“等王凯说完真的很浪费后,你开始抛篮球,记住一定要对准我的脑袋。”
说着沈涛特意指了指。
基本到这里,这个镜头就算完成了。
沈涛说完,然后转头对着身旁的宁号问道:“你觉得这个镜头怎么样?”
宁号看着沈涛,有些不相信刚才那番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如此清晰的镜头安排,一点看不出是个新人,倒更像一个混迹电影圈几十年的老导演。
镜头画面,就像是在他的脑子里磨炼过许多遍一样,不但能清晰表达,更能对每个人提出直接的要求。
就这份对画面的理解,就不是一般导演能做到的。
整个镜头不算长,可因为前后衔接,需要极高的配合。
那一刻宁号真有种冲动,想撬开他的脑子看看是怎么长的。
难道这世界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自愧不如,我第一次当导演的时候,有你这样的镜头把控,《香火》就不会一个大奖都不拿了。”
宁号自嘲的摇了摇头。
他这不是恭维沈涛,是真的自叹不如。
就是到了现在,他对镜头上的把控,也是在不断做调整的。
毕竟很多时候,脑子里想象的和实际拍出来的是两种情况。
有些时候进了剪辑室才会发现,也许当时这个镜头换一种处理方式会更好。
这也是宁号主张拍完之后立刻剪辑,有问题可以及时改拍的原因。
导演很多时候,根本没法在片场一遍遍的实验自己心中所想。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姜纹。
他那种把一个设想,翻来覆去拍很多遍,只为追求最理想结果的烧钱办法,全球都找不到几个。
对于宁号的恭维,沈涛也只笑笑。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他只是因为提前看过,脑海中有画面而已,如果让他无中生有的来,也不一定能做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