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在意的事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容。贾琏说,关起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必在意外面的风雨。还念了一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承辉帝听到这里也乐了,从过程看,张廷恩一直泄露皇帝的身份,贾琏的言语之间,也没有把王爷摆在先生的前面。即便要走,那也是听先生的。
    “本朝的勋贵们,要都这么想,朝廷的麻烦也少的多。”承辉帝忍不住感慨。
    张廷恩却劝道:“陛下,勋贵还是要用,不可重前明蹈覆。”
    这话说的是土木堡之变后,前明兵部尚书于谦主导了十二团营,由此拉来了文臣主导军事的序幕。这也是后来明朝军队战斗力不高的根源之一。
    网上有说法,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从明末投降满清的明军战斗力发生根本转变这一点来看,说明了明军士兵在明朝阵营里的悲惨程度。待遇稍稍有点改善,加之严格军法,士兵们就能拼命作战。
    本朝自然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但还是那句话,人类从历史里吸取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道理大家都懂,人的行为却往往只看眼前的利益。
    所谓的谋万世,那都是扯淡,能看个三年五载,就是一方豪杰了,能看个十年八载,那就是庙堂俊杰,能看五十年的少之又少,但凡有,那就是一个时代的伟人。这种水准的人,五百年都未必出一个。
    (PS:作者一家之言,窃以为,本朝太祖能看一百年,太宗能看五十年。)
    “国事艰难,朕着急啊,恨不得立刻剔除种种弊病,国家大治。”承辉帝感慨了一句,尽管年龄不足四旬,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想改变却又受制于各种势力,太难了。
    贾琏要是在场听到这话,一定会在心里感慨,这就是没有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弊端啊。
    人类社会一直在变化,只不过人类社会都是后知后觉的,只有等问题爆发了,才会发现。这才有亡羊补牢尤为晚也的说法。
    总想着自己活着的时候把一切都安排好,政策一劳永逸的典型代表就是朱元璋。
    “当务之急,还是把铸币和银行的事情办好。”承辉帝还是下了定论,没钱说什么都是空想。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没钱谁跟着你混啊?理想主义者不是没有,拿不是少的可怜么?
    张廷恩恭敬地站起行礼道:“谨遵陛下旨意。”
    “明日上任之后,一定要尽快掌握户部,开春之后,西域战事要推进了,又是个烧钱的大窟窿。王子腾以冬日不宜进兵为由,大军滞留迪化。陕甘总督弹劾连续三份奏折弹劾他畏敌怯战。此事,你怎么看?”承辉帝话锋一转,问起西域的战事。
    “陕甘总督吴玉辉是文臣,却能较好的约束西北边军,西域战事的粮草全靠陕甘两省支撑,吴玉辉压力很大。”张廷恩就事论事,分析了一下具体情况,却不给明确结论。
    吴玉辉的动机,张廷恩即便是有判断,也不能明说,只能摆事实,具体决断是皇帝的。
    “吴玉辉在陕甘总督任上两年,年年都上奏干旱,让朝廷免了钱粮。西域战事启动之前,朕开内帑拨银百万两采购粮草运往长安。就是担心他因为提供粮草有压力。”
    承辉帝一句话说的阴森森的,张廷恩听了顿时一惊道:“陛下,万事都应以西域战事为重,战事结束之前,切不可轻举妄动。”
    这就是忠臣的谏言了,承辉帝怀疑陕甘总督有问题,正常自然是启动调查程序。但张廷恩的意思,怎么都要等打完仗再说。
    “朕省的,也有可能王子腾要求战事一起,西北各省的决断权,引起吴玉辉的不满。”
    “陛下,战事的具体情况,还是一线的将领最清楚,远程指挥万万不可。”
    “伱当朕是昏君么?”
    “臣不敢!”
    君臣二人的交流可以看出,承辉帝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啊。
    北方的威胁主要原因还是罗刹国在后面搞事,三十年前太上皇时期,在东北两国打过一仗。大周朝击退了罗刹国南下中原的企图,再后来又在西域搞事。
    朝廷对于西域的统治形式为羁縻,大概意思就是地方的部落头人认可大周朝为宗主国。大周朝就给个名义,实际上对于西域的地方事务从不干涉。过去几十年,西域还算是安稳,最近十年开始频频搞事,南下打草谷频发,三年前直接表示不认大周朝这个宗主国。
    因为实在太远了,朝廷对于是否要平叛西域也争论了一年多才有的结论。
    承辉帝也很头疼,大周朝不足百年的时间,东北、西域、西南先后有外患频发。
    总的来说,西南小邦的威胁不过是疥藓之患,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才是中原王朝一直高度重视的边疆大患。
    如果贾琏知道承辉帝的担忧,肯定会表示大可不必。
    现阶段的英国连印度都没拿下,就更别谈觊觎中国。
    俄国则在耕耘黑海出海口,忙着打俄土战争。
    普鲁士还是个欧洲小邦,法国的拿破仑应该还没诞生。
    美国,现在还是十三块北美殖民地。
    越了解历史越清楚的知道,清朝到底错过了一些什么。
    有的历史科普还吹嘘康熙懂微积分,与西方学者书信往来。
    一点鸟用都没有!
    康熙在乎的只有统治是否稳定,他的统治基础是八旗的铁杆庄稼们。
    即便是有外患带来的压力,大周朝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否会发生,在贾琏看来很难。
    这点看看袁世凯就知道了,他统治北洋的时期,中央还是能号令地方的。
    经过税制改革的北洋,财政状况还算可以,如果当时能投入大量资金,未必不能打下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
    轮到北洋集团统治时期,还是优先考虑的事北洋集团的利益。
    国家利益哪有个人利益重要呢?
    这就是人性!
    要不怎么说伟人们的伟大呢?
    贾琏也就是口嗨,对于大周朝的未来走向,并没有太多的关心。
    他在意的还是贾家这条破船会不会沉,会不会连累自己被淹死。
    回去的路上贾琏还在寻思,这个承辉帝真是个勤政的皇帝,按说正月十五过了,朝廷才会重新开张,承辉帝却迫不及待的来找张廷恩,要解决国家财政的困难。
    想到上面还有个太上皇,贾琏对于抱皇帝大腿这件事情呢,多少有点压力。
    总之不能太跳了,太上皇收拾不了承辉帝和张廷恩,还收拾不了贾家,收拾不了贾琏?
    大腿要抱,但要隐蔽的抱,庆幸的是贾琏年龄还小,不会引起政敌的关注。
    不幸的是,贾琏年龄还小,在贾家的话语权不说没有,其实就是说话没人在乎。
    当然了,贾家内部说话没人在乎这点,贾琏不是很在意,只要没人敢对他动歹念就好了。
    先过度一段时间,以目前的状态看,考一个举人肯定不是问题的。
    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胡思乱想之际,马车停下时,贾琏才回过神来,揉揉有点发麻的屁股,心道:这马车坐着是真不舒服,颠簸了一点,费屁股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