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大雨一直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类帽子便可以满天飞。
    毕竟,“明察秋毫”的朱元璋只有一个,其余人都是哄骗他的奸臣。
    青天大老爷的名头也就只有朱元璋一个人能戴好。
    事实上老朱并不在乎某个具体案件的真相,他在意的是运动的趋势在往哪个方向走。
    负责审讯被绑缚者的通政司的力量也很有限,如此大规模的人被关进京师监狱,连轴转也审问不过来,更不用说按照正常的流程还得派人去当地寻找证据以及认证之类的。
    事实上通政司处理案件的尺度,主要是依据朱元璋的政治需要,而非案件本身的真相。
    真相对于朱元璋而言根本就不重要。
    他就是想要让下面的人都老老实实听话,有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做事。
    这些人,不也是为了“谄媚”朱元璋的行径,顺便也让自己在这里面捞取利益。
    在这项政策当中,除了老朱外,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大明的重臣们讨论完了,终于被老朱差人上凉茶,给众人解解渴,顺便去尿个尿。
    岁数都不小了,免得憋坏喽。
    对于王布犁的弹劾,胡惟庸从来都没有留着,而是全都发给朱元璋让他去看。
    朱元璋在讨论空隙当中,又发现了弹劾王布犁的事情。
    不少人拿曹操来说王布犁狼子野心,私自抓捕无辜的牙人,以至于许多客商千里迢迢来京师后,都无法完成交易,眼瞅着就要损失惨重。
    甚至还讥讽了王布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疏通江宁县的沟渠,兵马司的士卒还要日常维护,此人虽未典史,但是手伸的也越来越长,陛下不可不防!
    对于把王布犁类比曹操这个形象,朱元璋第一个就不相信。
    首先曹操他就比较矮小,完全够不着王布犁的个头,再加上朱元璋也了解王布犁看着勤奋上进,可实际上是一个性子十分惫懒之人,能偷摸不干活就歇着。
    想要让他发愤图强,干曹操那种事,还真是抬举他了。
    虽然奏章上对于王布犁的弹劾,朱元璋不在乎,但是对于那些客商之事,他还是在乎的。
    他只是在思考,那些县衙的吏员们能否代替这些牙人,做好那些事。
    咔嚓一声。
    外面划过一道闪电,又要下雨了。
    朱元璋慢悠悠的走在殿外,站在走廊里,瞧着雨先是一丁点滴落,然后就变得密集起来,地面立马就湿润了。
    “看样子是要下大雨了。”
    朱元璋也不着急,便转身回去继续批阅奏章去了。
    胡惟庸等人上厕所回来也被浇透了,遂又回到各自的办公地点去更换衣服。
    雨越来越大。
    连殿外的龙头都开始往外吐水了。
    朱元璋颇为忧心的站在窗户前,听着时不时的雷声呼啸而过,大雨打在地上发出激烈的响声。
    “如此大的雨,怕是要淹了!”
    朱标脸上带着担忧之色,百姓总是要靠天吃饭的。
    雨下少了不行,可雨下多了还不行。
    “嗯。”
    朱元璋派人去把钦天监的人叫来,让他们算一算这场大雨要下多久?
    一旦下的太大,江面上涨,怕是要淹了沿岸百姓的家。
    后面赈灾又是一项极大的支出,更不用说还有什么疾病横行。
    天气不好,就容易让百姓认为是天子的统治出现了问题,所以老天爷才会降下惩罚。
    天命之子这套理论虽然能为当权者带来极大的妙用,可始终是一把双刃剑。
    一旦天下出现连年灾害,百姓流离失所,那就是你这个天子干得不好。
    既然干得不好,那咱们也就该换一个天子上来了。
    朱元璋对于这种事是十分敏感的。
    在皇宫上班的臣子们也没有回家去,大雨一直下。
    等到了后半夜,朱元璋听着手下的汇报已经面色十分不好了。
    “陛下,江宁县的水位下降的很快,倒是上元县水位一直上涨,都淹没到大腿根了,已经形成内涝,大雨明天再不停下,怕是会有淹死人的事情发生。”
    “嗯。”
    朱元璋应了一声,便挥手让好不容易打探消息回来的人去烤烤火,换换衣服,喝口热汤。
    “爹,王布犁他组织军民疏通沟渠,而且还新建了不少,用来排水,现在真的用到了。”
    南京城虽然下辖两个县,可也是整体的。
    只不过因为王布犁要搞试点,先拿江宁县做榜样,待到明年再把经验传给上元县整治一番,未曾想今年就用到了。
    不用朱标言语,作为丞相的胡惟庸也立马想到两县的区别,他也不是个蠢笨之人,随即拱手道:
    “陛下,此事过后,理应让上元县也要好好梳理沟渠,以此减少内涝的频率。”
    一个城市建造的好不好,还得看下水道,不是上面建造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