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太宗变世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总结,还是有些脸红的。
    他可不想背上一个暴君的名声。
    先不说清洗旧臣之事,就是收取赋税比他爹还狠,朱棣有点接受不了。
    他忍不住询问:“妹夫,营建新都如此耗费钱粮呢?”
    王布犁笑了笑:“待到有机会回京你去户部找一找修建南京以及中都凤阳的宫殿都花了多少钱粮以及人力物力,南京如今还没有完工呢。
    更不用说你五次北征漠北,后三次都无功而返,耗费那么多钱粮了。
    真以为粮食是人一扔稻苗就能活,用不着好好侍弄是吧?
    此番我随父皇一同南下调研,许多粮仓都是空的。”
    朱棣便不多言,他知道王布犁说的是对的。
    但真到了那份上,他指定是要迁都北京的。
    更何况此番也是恢复了洪武旧制,一直跟南方重度征税啊!
    没毛病。
    徐妙云一直在记着自家夫君做过的大事,此时竟然询问这个话题,她一直谨记着之前的叮嘱,并没有开口。
    反倒是朱元璋啧啧摇头:“老四啊,你是不懂得体恤百姓。”
    然后朱棣就被朱元璋一顿教育。
    虽然朱棣的做法是完全继承他并且在对江南这块还青出于蓝了,可作为皇帝,还是要教导后代要爱民的。
    就算事做出来了,可嘴上也不能按照事实去说。
    “看样子咱内库里的银子还是不够用啊。”
    朱元璋悠悠的叹了口气:
    “即使是拥有银矿铜矿,也并没有让众多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难不成咱后面并没有进行什么大规模的花钱兴修水利,亦或者是矿产挖掘困难?”
    “这谁能清楚?”
    王布犁接过话茬,要是没有自己,老朱他到死都不会知道铜矿以及银矿的事情。
    他就等着大明宝钞一而再再而三的贬值,成为金圆券吧。
    “治国当真不是容易之事。”朱元璋叹了口气:“看样子咱还需要找几个商人好好询问一番。”
    朱棣瞧着“永乐帝留下的遗产”的标题,心里十分惊讶。
    还有这出?
    他不清楚父皇崩了之后,会不会也给他来一个总结。
    毕竟目前自己看的未来只是少数。
    永乐皇帝当他最后一次征讨蒙古返回时,在多伦以外的榆木川去世,终年64岁。
    他去世的确切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只是简单地说他病故。
    但是一些私人的和外国的记载说永乐皇帝在他晚年时已经得过几次中风,并死于此症。
    他偶尔不能临朝,有时长达一个多月。
    他不能走动的病因不详,但要减轻病症,皇帝习惯性地服用麝香或樟脑制成的刺激性药剂,以及他的几个随从处方的道教的丹药。
    这种丹药能暂时地减轻他的瘫痪程度,但证明对身体有害,并会上瘾,它会导致间竭性地大发脾气。
    “老四,你竟然吃丹药这种玩意?”
    不等朱元璋发问,倒是王布犁率先开口:“你不会真的认为世上有什么灵丹妙药吧?”
    朱棣脸色一红,他当然记得此事王布犁早就给他科普过。
    道士练出来的丹药毒性都不小,虽然你吃下去感觉身体转好,但就是回光返照一样,会极大的透支你的身体。
    到时候肾脏等全都是重金属中毒,纵然是有神仙来了,那也救不活。
    若是世上真有仙丹,他们早就自己吃了,还会献给你这个皇帝?
    一个个脑子都想屁吃!
    “反正都要死了,不如试一试。”朱棣死鸭子嘴硬道:
    “咱乃大明皇帝,竟然卧床不能站起来走来,还不如不活着呢,把天下交给太子去处理。”
    “试试就逝世呗。”
    王布犁哼笑一声,也不多说什么。
    朱元璋对于这种事也是十分的忌惮以及好奇。
    他不是没见过子孙后代皇帝磕丹药的,无一例外全都完蛋。
    当朱棣筋疲力尽地穿过严酷的蒙古平原而又得了一次中风时,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所以他的死亡是意料之中的事。
    皇帝的尸体立刻装进灵柩运回北京,准备安葬。
    他的长子朱高炽随后登基成为洪熙帝。
    尊奉永乐帝的谥号为文皇帝,庙号太宗。
    他的陵墓称长陵,建造得极为豪华宏伟,以证明他的丰功伟绩。
    朱棣瞧见这一幕还是很满意的,太宗这个庙号他很喜欢。
    朱元璋也明白一般第二代皇帝才会被称为太宗,而且也算是朱棣正常继位的。
    当然了,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那也是正常继位的!
    朱棣作为一个马上天子,觉得自己同唐太宗还是能有些共同话题聊的。
    紧接着就出现嘉靖帝把永乐帝的庙号改为更显赫的称号:成祖。
    朱棣脸上欢喜的表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