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谁说国富就不能亡国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话题给牵扯到八杆子远去了。
    “隋文帝是圣明之君,奈何没有选好接班人。”胡惟庸也是点评了一句。
    王布犁打出一张牌去又伸出手比耶道:“大致来说,隋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哪两方面?”朱元璋追问了一句。
    “一是自南北朝以来国家打击了士族豪强的势力,以至于国家能有效地控制土地与人口,能够对广土众民征税,改变了过去国弊家丰的局面;
    二是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等,能够有效地将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
    尤其在广泛地使用驰道、漕运手段后,粮食、物资、财富等源源不断地向中央政府集中运输并加以仓储。
    还有,隋文帝自身比较节俭、征发徭役有节制。
    比如将服徭役的成丁年龄由18岁提高到21岁,由此民众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对隋富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朱元璋下意识的开始做了下自身与隋文帝的对比,第一点他做到了。
    狠狠的打击了江南士人的势力,不断的削弱他们,而且也对百姓进行征税。
    第二同样是也是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他自信隋文帝也没有他勤政,而且他也很节俭。
    就这样大明也没有富庶到隋朝那个地步。
    反倒处处都是需要花钱,还没钱花的地步。
    唯一的不同就是朱元璋把服徭役的年龄降低到16岁。
    就算是隋炀帝继位之初,还把服徭役的岁数提高到22岁,甚至免去了妇女的租调负担。
    只不过,由于炀帝过于雄心勃勃,渴望在短期内成就前无古人的大业。
    于是很快就改变了他刚即位时减轻民众财政负担的做法。
    在明初这些年朱元璋一直都大肆的征发劳役,尤其是营造凤阳宫殿的时候,还死了许多工匠。
    搞得大家都玩镇厌诅咒大明,朱元璋心里膈应也就放弃了迁都凤阳的打算。
    属于耗费巨大的烂尾工程项目了。
    如今的南京皇城依旧在继续扩大修缮,徭役没有停止。
    胡惟庸瞥了王布犁一眼,默默往后退了一下,并不言语。
    明初百姓少。
    所以天子才会下令让服徭役的人降低年岁。
    当然了田间地头也缺少了许多壮劳力,耕种本来就是极其繁重的活,那产出自然就更少了。
    一旦要效仿古代王朝,那大明的财政一下子就会支出暴增。
    那就更干不成事了。
    这对于一向喜欢省钱的朱元璋是不能提的禁脔。
    胡惟庸自然也不会触霉头。
    朱元璋也在斟酌,随即询问:
    “布犁,你觉得是应该先国富还是应该先民富?”
    “陛下问的确实是好问题。”王布犁摸索着自己的牌道:
    “理应先国富,但是国富之后,怎么让民富是更大的难题。”
    朱元璋也赞同王布犁的说法。
    若是国家都没钱了,那还怎么平叛?
    跟明末一样,钱财都被勋贵豪强给拿走了。
    皇帝手里连发钱征兵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抵御外敌入侵以及农民起义了。
    大明也就顺理成章的灭亡了。
    “隋炀帝的大业,是做什么来着?”
    朱标的老师也没怎么教过他这种知识。
    学习的韩非子之类的帝王辅导书籍还是更早期的。
    王布犁又比了个:“还是两点,一个是“事四夷”,二是“务巡游”。
    这两项都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过度役使了民力。”
    朱棣看着自己的牌面,对于第一点很感兴趣:“妹夫,什么是“事四夷”呢?”
    对于朱棣的疑问,王布犁还是很愿意解释清楚的:
    “四夷指的是大隋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三个字说隋炀帝招揽西域少数民族来朝拜,并下令让他们途经的郡县花费巨资来招待。
    隋炀帝还引诱西突厥政权献地内附,为供应戍守此地的军民,从内地转输物资巨万,大量民夫死于道路上。
    更不用说他还三征高丽,为此征发的兵役人数达百万,力役更是无数,常年在道路上向北方粮仓运输粮食的民夫就达几十万人,士兵与民夫也是死者相枕。”
    “瞧瞧咱,四方来朝,朕也只是让他们住在驿站,使者的额外花费全都自己掏钱,咱大明绝不给他们花钱。”
    朱元璋对于这件事很是非常自得的。
    他不单单是对自己抠逼,对于外族来朝那同样也抠。
    “至于外族内附这件事,咱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更多的是让他们在长城外放牧,用牛羊换取粮食以及食盐茶叶等,根本就没想过要供养他们。”
    朱元璋对于隋炀帝这番做法很是不满,这不就是搞一帮大爷来享受了吗?
    我可去你娘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