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得到练习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呢?”
    秦长青笑道:
    “因为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谋求私利,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学问更精深。我们在学校就是要掌握治国安邦的道理。”
    “然而,什么是官吏的本质呢?”
    “百姓的生存之依托啊!”
    “同样身为官员的学生,如果我们连自己问题都不能解决,怎能去解决普天下人民的困境呢?”
    阆脸一红,涨红的脸颊时红时白,最后向秦长青鞠了一躬道:
    “兄弟,我服你。”
    “在学校里,口若悬河的人不止你一个,但你让我感到羞愧无比,这是目前唯一的例外。我不再让你占什么便宜了。如果以后有什么人给你找麻烦,我会站出来帮你,我在这方面没其他能力,但在打架这方面绝对很有一套。”
    听后。
    秦长青脸上肌肉抽搐。
    哎!
    算是白说那么多感慨了吧。
    阆虽然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但仍保留了许多乡间的风气,依然带着一丝土气。
    然而,这才是秦国人民的真实面目。
    正是因为契书这件事情。
    秦长青和阆之间也因此结下了一份友谊。
    不久,
    外面响起了锣声。
    上课时间到了。
    令史再次回到了课堂中。
    眼前的依然是那块大木板,但原先上面写的“灋”“罰”“法”三个大字,在休息时已经被临时记录员擦掉。
    此时的木板上一个字都没有。
    令史冷漠地说:
    “这次课我们会教授《语书》上的文字。”
    “我知道你们中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当文职官,而是心向战场,在战斗中获得荣耀,并希望通过战斗提升自己的职位与荣誉,你们可能有些人认为写字只是为了签名罢了,并不值得学!”
    “真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即便是武职人员也要具备书写能力。”
    “你们可能以为识会写几个字就已经够用了,但是你们究竟能识别并书写多少字?”
    “你们大概也只能认识几百字。”
    “那么天底下有多少字你们知晓么?而现今全国统一,当你们带军之时必然会遇到五湖四海的士兵们。”
    “有来自秦地的,也有来自于赵国、卫国等地的;你们识字受过训练,但许多士卒没有。他们告诉你的他们的名字,你能确保每次都正确记起来吗?”
    “统一前,六国之间的字与读音各异,但据勘定局统计,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常用字增长到了1350字,至一统时已有约11600余种。统一天下后的数年里,勘定局整合诸国文字并加以融合,共增加了13800余种新的字。”
    “总的汉字已累计到25000多种。”
    “秦字结构繁冗而其他国家文字简单易懂,统合文字必然带来复杂与简单的不平衡。因此一统天下后,始皇命勘定局对秦字做出简化改革。”
    “这就是小篆诞生的原因。”
    “即便如此努力地进行文字简并化的工作,秦文仍有近两万个字。”
    “你们不去学习书写这些文字?怎么能应对名字千奇百怪的军人们,又如何处理文书案宗呢?如果没有经过学习识字训练,就算给你一本孙子兵法你们中有谁真正通篇读懂了?有谁又能领会书中奥秘?”
    “秦之吏不懂文字识读与书写?”
    “难道不怕为天下人所讥讽笑话!”
    令史冷冷地看着每一个人,在他注视下,没有人敢直视他眼睛。
    秦长青端坐在那里,同样感觉到压力。
    令史的话并非毫无根据,秦朝的词汇量实在庞大,无论文官还是武将,日常工作都围绕人口登记展开。
    例如,
    文官涉及登记户籍与征税收支;
    武官包括召集士兵、问罪审讯等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90%秦国官员的职业都以人口管理
    “我会先念,你们跟在我后面念,待到能流畅念完,再将这些字誊写在习字简上,等到所有人都记住后,我会再逐一解释这些字的意义。”
    话音刚落,令史枯便开始大声领读。
    秦长青亦紧随其后。
    不过,他不仅跟读,还不时翻开习字简,把这些字一一记下,同时标注上读音。由于此时的秦国尚未使用后世那样的拼音系统,只能通过标注读音的方法学习汉字。
    这种方法,实际上奠定了后来人们所谓的‘认半字认偏旁’的基础。
    课堂中顿时响起了读书声。
    待史子们纷纷将新学的词组记录在习字简后,令史枯开始了每日必修课程——说文解字。对已略通文墨的秦长青来说,这样的课显得轻松许多,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