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色了,但仔细看起来还是可以辨认得出来的。虽然这块棉帛的边角都已经残破,中间也有了几个破洞,但依然还算是比较完成的。
再仔细地看下去,只见这半块手帕大小的帛布上,以南北朝向,画着一个大致为长方体的“回”字形图案。图以丹漆所绘,旁边还有黑墨所注的文字说明。看上去似乎对秦陵的地表以及地宫建筑都标注得十分详细。看到这里,我们确实都很兴奋,如果说这不是老天的帮忙,我们实在是不敢相信。
接下来,我们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地将这帛画上的每一寸地方都查看过去,并尽量将这图上的各个细节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头脑当中。一些看不明白的地方也及时地通过相互探讨或者查找相关资料的途径加以解决。接下来的一整天,我们五个人都不知道疲倦地待在酒店房间里,仔细研究着这张秦陵兆域图,连饭都忘了吃。一直折腾到晚上九点半,我无意间抬头看到窗外天色已经很黑了,这才知道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天。
第二天,我们按计划和汤正阳一起驱车来到了距离临潼县城东约五公里处的骊山北麓。希望结合着昨天研究那张兆域图所得的线索,再到秦陵实地查看一下,以便对始皇陵墓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这里距离西安城东约有0多公里,所以自己开车过来十分方便。当然车是在西安城里租的。到了骊山脚下,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这座千古第一陵。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东西两侧据说都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因此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不愧为建造帝王之陵的好地方。
下了车后,进了陵园,通过了祭殿,我们远远地就看到了主陵区内那座高高隆起的封土丘陵。它虽然并不算太高大,但依然给人一种雄伟的气势。秦始皇陵墓的园区建筑规模空前巨大,不但在地面之上有各种祭殿,寝殿等建筑群,就连地下部分也遍布着相当多的地下建筑群,包括已经被发现或挖掘出来的各类殉葬坑,兵马佣坑,石甲坑,珍禽异兽坑,铜车马坑等等。陵区内有不少千年的古木,还有散落在附近荒草丛中的石人石兽。如今,因为秦陵已经成了陕西省的一个重点旅游资源,所以在陵区内游览的游客十分得多。
之前,由于汤正阳的祖父已经在始皇陵区进行过了大量的勘察,已经把陵墓地宫的位置和地宫入口的确切地点框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了,所以免去了我们在如此广袤的秦陵陵区内再重新开始巡查的工作了。
在汤正阳的带领下,我们避开了那些前来游览的人群,从一处比较偏僻的小路向那座封土宝顶区域逐渐靠近。到了事先定好的也就是汤正阳祖父之前通过勘察后确定下来的那片区域后,我们朝四周都仔细地查看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有其他游客的身影之后,阿豹才从背包中拿出军用指北针,定位仪,偏角器等测量工具对照着兆域图上所标注的方位信息,仔细地勘测起来。
----------------------------------------------------
希望大家能用票票多多支持我,谢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