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蜂拥而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田地捐给征南幕府。
    之前的选择,顾雍已经慢了一步,成了吴县四大姓中的末位。
    因此,顾雍觉得这一次不能再继续呆在最后了,况且此时离开刘封最近的也是他,这让顾雍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天赐良机。
    这才果断不惜告假,也要来上虞求见刘封,捐献田产的原因。
    刘封听了顾雍的话后,叹息一声,起身走到顾雍跟前:“元叹,尔等所捐的田地,封并不会分赏给贫民,只会招收流民使其佃种。”
    刘封目前是需要捏着一批土地在手的,日后还要大规模种植占城稻、花生、芝麻、大豆等作物,直接拥有田地可以随心安排,而不需要引导百姓种子那般费力且危险。
    顾雍当即叩首答道:“田地既已献给征南幕府,其用途自然以将军马首是瞻。况且雍虽非才俊之士,却也颇有识人之明。将军必然是有其他大用,才会如此决断,雍自不会拖累将军行事。”
    刘封笑了起来,顾元叹不愧是有才思敏捷之称。
    于是,刘封拍了拍顾雍的肩膀:“元叹此言确实契合我心意,这番夸赞,我就权且厚颜领受了。只是日后,还需元叹为我出力,助我度田江东。”
    顾雍毫不犹豫的就叩首支持道:“雍尽心竭力,以成将军之志。”
    刘封登时大喜,亲自将顾雍搀扶起来,两人携手入座,畅谈诸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5章蜂拥而来(第2/2页)
    当晚,顾雍于县府中住下,与刘封谈至天明,同榻而眠。
    顾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和变化,也是受到了北会士族豪强们结局的刺激。这些人被迫背井离乡,被刘封遣人押送北上,前往寿春。
    日后还要继续送往洛阳,听说是要交由天子发落。
    吴郡人对会稽人的看法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吴会不分家,两边一直以来都是一大块。
    在本朝开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吴郡和会稽郡本来就是一个郡国,秦朝和西汉时期,会稽郡又叫吴郡。
    直到东汉顺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吴会分治”,自此开始,吴郡和会稽才算是分道扬镳。
    只是两地之人联络甚多,一般而言,会稽人比吴郡人要来的彪悍凶狠。
    吴郡因为开发的早,经济好,土地肥沃,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吴郡境内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山越、南蛮的存在了。
    江东四郡,唯有吴郡如此,其他三郡,包括丹阳郡在内,都是有着大量山越南蛮的。
    顾雍是吴郡人,他虽然才学渊博,但看会稽人也是和乡邻的感觉差不多的。
    大致上是一种比较凶残野蛮,却也颇为仗义的远房穷亲戚。
    总体而言,是颇具优越感的。
    只是刘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感觉。
    刘封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不但镇压了会稽士族豪强们的反抗,更是将这些人悉数送往中原。
    顾雍在得知此事时,只觉得一阵毛骨悚然,一个已经有些陌生了的词汇重新跳入了脑海之中。
    那就是前汉的墓陵制度。
    一想到这个,顾雍就急切了起来,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别看眼下是会稽人自己作死造反,才会被如此对待。
    可谁能保证刘封彻底安定了会稽郡后,不会对吴郡下手?
    要知道吴郡人可比会计人的性格绵软的多,到时候恐怕更是容易为刘封所搓揉。
    再考虑到顾陆朱张四大姓中其他三姓的态度和可能的动向,顾雍这才决心彻底押注刘备、刘封父子俩,为了将来而未雨绸缪起来。
    这才有了顾雍告假奔上虞,捐献家中大部分田产的行为。
    像顾雍这样的聪明人还真是不少。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陆朱张四大姓中的另外三姓也纷纷来信,上献土地田产。
    陆家献上三万四千万亩,张家献上三万七千亩,朱家也献上了三万八千亩田地。
    这些土地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吴郡之内,且水田比例很高,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
    顾陆朱张四家加在一起,献给刘封十五万亩田地。
    要知道整个吴郡的土地也不足两百万亩,顾陆朱张四家一口气就拿出来十二分之一献给刘封,这还不是他们的全部所有,也难怪吴郡四大姓名声如此之重了。
    说来也是奇怪,在投献土地之前,顾雍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觉得刘封对自己另眼相看,自己随时都岌岌可危。
    可投献了土地之后,顾雍一下子就镇定了下来,不复有之前的焦虑和不安感。
    之后数日,上虞县中也不乏投献土地的士族豪强。
    不过他们自然是不能同顾陆朱张相提并论,献上的量级大多都在数百至数千之间。
    不论土地多寡,刘封都认真接受,并且予以安抚,并许诺以经济补偿。
    至于政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