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广陵战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询问袁长史了。”
    温城越说越顺,说到后面索性开始表起了忠心:“本官对州府向来忠心耿耿,陶使君在时,本官还曾得州府考核第三。刘使君既继承陶公之志,本官定然全力支持。”
    听到这话,刘晔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下来,点点头,夸奖道:“县尊能如此想,实在是功莫大焉。”
    刘晔心里却是暗赞刘备敏锐,竟能准确的察觉到广陵南北的差异。
    南方如何还未可知,但广陵北方的诸县,确实要更亲近于州府。
    毕竟和刘备比起来,袁绥更是名不正言不顺,谁又愿意拿自己的脑袋去帮袁绥抵抗数万虎贲?
    到时候损失的是地方自己,得利的是广陵。
    就算有县官想要抵抗,当地的士、民恐怕也不会让他如意的。
    先前刘备是个弱势方伯,别说广陵、琅琊这些形同藩属的郡国了,就是刘备所在的东海国里,不一样有曹豹、许耽、曹宏、田冉、王煜这些不受刘备控制的力量?
    那大家自然愿意听广陵的,毕竟可以少交不少税赋,又有广陵顶雷,这是何等好事。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使君已经展现过自己的武力了。
    广陵北部这些个县令,没有谁认为自己能比骑都尉臧霸还能打,兵马更多。
    这时候传檄而定,何等顺理成章。
    温城倒是想中立,可高邮县的重要位置,如何允许你中立?
    这也是太过愚蠢,竟然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
    刘晔顺势提出了要求:“既如此,县尊赶紧向州府递送文书,请州府派兵来驻吧。”
    “派兵来驻!?”
    温城和吴洋同时叫喊了起来。
    “自然是派兵来驻。”
    刘晔一副你们大惊小怪的模样,指着温城和吴洋道:“你们二人好生奇怪,使君即将南下,讨平不臣,高邮县地处要隘,南北交接,不在此处驻,还能去哪?”
    吴洋满是大汗,焦急的问道:“那高邮莫非会成战场?”
    “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刘晔呵斥道:“高邮南下广陵,尚有数百余里,如何会是战场。”
    吴洋、温城一听,顿时觉得有理,只觉得刘晔训斥的好。
    刘晔最后威胁道:“县尊,使君派我来,也是为了避免良善受到蒙蔽,大军到时,焉有安卵?只望县尊、主簿能尽早想清楚,到底是想做州府的忠吏,还是做外州的走狗。”
    “当然是州府忠吏!”温城还没来得及说话,吴洋先说了。
    反正他已经铁了心准备站在州府一边了,至少他是看懂了,如果州府出兵,广陵是根本没有余力来救高邮的。
    既然如此,那高邮反正,义无反顾,况且按照东汉体制,州牧已经有权力任免治下县令了,服从州牧,温城也是顺理成章。
    温城看吴洋都已经投了,也不再挣扎,当着刘晔的面就写下了文书,用上县章大印,派人立刻急送州府。
    刘晔看似咄咄逼人,可实际上对于温城、吴洋这样首鼠两端,并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倒向看起来最强势的一方。
    刘晔正是利用了这个心态,直接快刀斩乱麻,解决了高邮县城问题。
    类似刘晔的情况在广陵北部各个县城上演,如预料之中的那样,北部的县城在各路使者或安抚,或利诱,或威逼之下,都表态愿意服从州府的命令。
    南部的县城反馈来的信息却截然相反,大部分的县城都两头哄,都在暗示只要广陵问题解决了,他们自然望风景从。
    刘备坐镇郯城,不断的收到刘晔、简雍、孙乾送回来的消息。
    此时徐州郯城,已经开始动员军队。
    南下广陵之战,刘备将会亲自挂帅。
    按照先前商量好的战略,刘备开始调兵遣将。
    由关羽率领本部人马绕道下邳国,前往东城,威胁庐江腹地和寿春,牵制袁术的部分兵马。
    此一路,关羽任主帅,调鲁肃任参军,并兼任东城县令,原东城县令暂调郯城另用。
    同时,曹豹领下邳国郡兵镇下邳城,另抽调两千下邳国由关羽指挥,一同进驻东城。
    第二路以赵云为先锋,田豫为次锋,分别进驻高邮县和平安县。
    刘备亲领中军,任刘晔为参军,除本部部曲外,还有张飞所部、臧霸所部,刘封所部、牵招所部共一万七千人,随时整装待发,直扑广陵。
    以糜竺代理州务,徐璆、简雍、孙乾为辅,都五千东海郡兵,坐镇郯城,专责运送粮秣军械,支援前线,为预备队。
    曹豹都三千下邳郡兵,坐镇下邳,专责输送偏师粮秣军械。
    刘备命刘封所部与太史慈、周泰两部合并,以徐盛为主帅,太史慈为副帅,刘封为参军,作为先锋,沿水路先发,直驱广陵城下,接应刘晔。
    此次动兵,共计六个军,四个别部,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