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北上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是七九年的时候,招商局的一批创业者们就在这里大胆探索,成立了蛇口开发区,也算是特区的一个试点窗口。
    这个时候的深城,还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繁华街区,有的多数都是些厂房,不少外国和港城的公司都过来办厂。
    司机开着车,载着盛希平在蛇口街头闲逛的时候,盛希平不经意间,瞧见了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
    “小李,那边是什么东西啊?”
    司机朝着北边瞥了眼,“哦,那是一个饲料厂的玉米储藏仓。
    那个饲料厂是国外的一家公司,他们从国外进口玉米,经港城再转运到这边。好像是加工成饲料,再出口。”
    司机对这些了解的没那么细,只是大致听别人提起过。
    盛希平点点头,没再多问。之后司机又载着盛希平在这边逛了几圈,下午就返回了羊城。
    回到羊城后,盛希平向司机表达了谢意,然后回旅社休息。
    他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不能一直在这边耽误,是时候该启程往回走了。
    当然,来一趟羊城,总归是要买点儿东西的,这边好多商品都不要票,好东西哪能错过?
    于是第二天盛希平先去车站买了回程的车票,然后在羊城采购了一番。
    因为离着港城近的缘故,这边的服装更新潮一些,来一趟,咋地也得给家里人带几件。
    什么牛仔裤、羊毛衫、面包服啦,这些都可以买。
    那面包服,实际上就是羽绒服。
    但是这年月的羽绒服做工稍微粗糙些,又怕不保暖,就可劲儿往里絮绒,导致那羽绒服鼓鼓囊囊就跟面包似的,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面包服。
    盛希平估计着,现在的一件面包服里所含的羽绒,后世能灌三件羽绒服用。
    正经说起来呢,这东西搁林场穿够呛,因为林场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这玩意儿赶不上大棉袄压风又保暖。
    但是像周青岚、王春秀她们上班啥的,穿着倒是可以,轻巧,不像大棉袄似的那么重。
    所以,盛希平给媳妇、丈母娘,还有老六盛希泰,都买了件。
    老六已经去松江河念书了,在学校穿个面包服,轻巧又洋气。
    别看是学生,互相之间也难免比较,局里的学生看不起林场来的,觉得是沟里的土包子。
    盛希平疼弟弟,自然不希望老疙瘩受人歧视,所以给盛希泰买了面包服还有牛仔裤啥的。
    除了这些,盛希平还相中了一台照相机,海鸥牌的,售价五百块钱。
    五百块钱,赶上盛希平半年的工资了,不过这东西他想很久了,最后咬咬牙,还是买了一台。
    盛希平在羊城大采购了一番,最后又是大包小裹的往回走。
    从羊城往回走,就不是来时候的路了,而是羊城直接到首都,再从首都倒车到通化,从通化回松江河。
    这一路道连坐车加倒车,五六天的工夫,好歹算是到了松江河。
    盛希平给丈人和丈母娘都带了东西,那肯定要送过去,所以在松江河又耽误了一天。
    周明远已经从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那里,听说了盛希平在松江河买房的事,见了盛希平,少不得要训他几句。
    “你啊你,主意是真正,我跟你妈都说了,拐角楼那房子你们先住着。
    你可倒好,也不跟我们商议,自己先去买栋房子。
    我听说花了一千二买的?可是不便宜。”
    “爸,我倒是没别的意思,主要是我们家人口多。
    青岚眼见着冬天就生了,我们家这就五口人。
    我家老六现在是住宿舍,那要是我们下来的话,总不能还让他住宿舍吃食堂吧?
    青岚和我都得上班,总得有人照看孩子吧?我妈我爸就得跟着过来。
    拐角楼那房子,一家四口刚够住,再多了住不开。”盛希平能咋办啊?只能笑着解释呗。
    周明远一寻思也对,盛家现如今,那四个孩子在外面上大学呢,最小的在松林高中念书。
    要是盛希平跟周青岚俩人领着孩子搬到松江河,那不就把盛连成老两口扔下了么?
    前川林场那么偏僻的地方,盛连成两口子岁数也越来越大,哪能让他们单独留在林场啊?
    这么一算的话,拐角楼的房子,确实不够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