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大明宝钞?这玩意在辽东狗都不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嫌硌得慌。
    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茶楼外嘈杂的市声中被悄然淹没。
    他心里清楚,现在确实到了改革钱币的时候了。
    其实,关于大明宝钞的改革,他早有想法,只是刚穿越来就面临松锦之战,所以一时间抽不出空闲来处理此事。
    不过现在确实是该动手了。
    大明宝钞,是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大力推行的一种纸钞,在大明的已流通了将近三百年之久。
    最开始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等同于一两银子或者一千枚铜钱。
    然而没过几年,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便如断崖般逐渐下降。
    到洪武二十年时,其购买力已不足最初的一半了。
    直到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分之一。
    归根结底,大明宝钞之所以陷入如今这般困境,根源在于其发行机制存在各种缺陷。
    首先大明宝钞全然仰仗朝廷信用作为支撑,却并未与金银等贵金属构建起可兑换的准备金制度。
    在这一货币体系下,兑换模式呈现出完全失衡的状态。
    那就是百姓能够携带金银前往官府兑换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从官府手中换回金银。
    长此以往,就导致大明百姓们对大明宝钞毫无信任可言。
    再者,大明宝钞在市场中的流通与消费环节存在极大障碍。
    宋朝、元朝虽也发行过纸币,但他们的纸币能够在市场中顺畅流通,百姓可以使用纸币自由地进行各类消费活动。
    比如你去买盐、买粮食、吃饭、或者其他消费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然而,明朝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明朝百姓在拿到大明宝钞后,除了用于缴纳赋税,几乎找不到其他合理的消化途径。
    倘若一种货币无法正常用于消费,那么它实际上已丧失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再然后就是大明宝钞的超额印刷问题,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明始终未能对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实施合理管控。
    每当国家面临财政困境,第一反应便是大肆印钞。
    其中,太祖皇帝朱元璋与太宗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印钞规模尤为庞大。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战事频繁,大规模军事行动需要巨额财政支持,而国库又缺乏足够的白银储备,无奈之下,只能依靠大量印发宝钞来维持。
    此后,后世皇帝但凡遭遇财政吃紧,便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崇祯皇帝便是典型例子。
    之前崇祯多次下令大量印刷大明宝钞,甚至妄图强行用大明宝钞完全替代百官的俸禄与士兵的军饷。
    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百官与士兵的强烈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毕竟,无论是官员还是士兵,都深知大明宝钞这玩意儿根本没法当钱来用。
    要是俸禄和军饷全部换成大明宝钞,那他们恐怕全部都要饿死了。
    京城因为是天子脚下,各类的赋税还会用到大明宝钞,所以商家们多少还是愿意接受使用大明宝钞支付的。
    不过在更为偏远的地区,比如辽东,大明宝钞就几乎等同于废纸了。
    因为辽东一带的税收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金,官府压根就不接受大明宝钞!
    对!
    你没有听错!
    就连辽东本地的官府都不接受百姓或者商家使用大明宝钞进行缴税,他们只要真金白银!
    如此一来,这大明宝钞在辽东那可不就是一张废纸吗?
    一张连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
    而想要解决大明宝钞面临的诸多困境,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
    最起码对于眼下的朱慈烺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这样想着,朱慈烺随即看向一旁的李若琏道:
    “李若琏,去找几个本地的造纸工人、画师、银匠,要是本地没有,就去宁远城、山海关寻觅。”
    “找到之后,即刻来通知本宫。”
    李若莲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不太明白朱慈烺这是要做什么。
    但紧接着,他还是点了点头。
    “臣遵命!”
    随即,便转身离开忙活去了。
    出了这档子事,朱慈烺已没了继续逛街的兴致,喝完茶后,便径直返回了住处。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