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他工厂纷纷效仿,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局面。
与此同时,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种改良版的链式灌溉系统被应用于黄河流域的农田改造项目中。这套系统利用河流落差实现自动供水,无需额外能源消耗,极大地缓解了干旱地区的用水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天泽还倡导建立了一个跨学科的技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和技术展示会,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在这个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进步。
---
####三十三、决战前夕的暗流涌动
北方边境的气氛日益紧张,蒙古联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悄然逼近哈拉和林附近的几处战略要点。根据影子军带回的情报显示,敌军正在秘密测试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火炮,一旦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对明军防线造成毁灭性打击。
李天泽意识到必须抢在敌人完成部署之前采取行动。他紧急召集各路将领开会,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并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按照方案,明军将分成三支队伍:第一队负责正面牵制敌军注意力;第二队绕道侧翼发动奇袭;第三队则潜伏于后方,伺机切断敌军补给线。
与此同时,影子军再次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深入敌后寻找并摧毁那门神秘火炮。刘世勋挑选了最精锐的队员组成突击小组,配备最新的伪装技术和探测仪器。他们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穿越茫茫草原,终于在一处隐秘山谷中发现了目标。
然而,当突击小组准备实施破坏时,却发现火炮周围布满了复杂的防护装置,稍有不慎便会触发警报。关键时刻,一名队员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敏捷的动作成功破解了机关,将炸药安置在关键部位。伴随着一声巨响,火炮化为废墟,而突击小组则趁着混乱顺利撤离。
这一胜利不仅消除了明军的重大威胁,也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李天泽收到捷报后,当即命令全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等待最终决战的到来。
---
####三十四、决战当日的风云变幻
黎明时分,北方天空被浓重的乌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蒙古联军的先锋部队率先发起进攻,数万骑兵如同潮水般涌向明军阵地。守卫前沿的明军将士毫不退缩,依托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用弓箭和火枪将敌军一次次击退。
然而,这只是更大规模战斗的序幕。中午时分,敌军主力终于登场,黑压压的队伍铺满整个平原。李天泽亲临前线指挥,冷静地调动各支部队协同作战。第一队依计而行,故意暴露弱点吸引敌军主力;第二队则趁机迂回包抄,直捣敌军侧翼。
就在此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双方的节奏。泥泞的地面让骑兵难以施展速度优势,而火器也因湿气失效。李天泽抓住机会,命令步兵出击,与敌军展开近距离搏斗。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明军终于稳住了阵脚,并逐步将敌人逼退。
夜幕降临时,战场暂时归于平静。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短暂的喘息。真正的胜负,将在明天揭晓……
####二十九、沈云鹤的最后挣扎
锦衣卫终于锁定了沈云鹤的藏身之地,那是一个位于浙东深山中的废弃寺庙。赵元峰亲自率领精锐小队前往抓捕,却没想到沈云鹤早已布下陷阱。当锦衣卫接近寺庙时,四周突然响起密集的箭矢声,埋伏已久的叛军从树林中冲出,将锦衣卫团团围住。
赵元峰临危不乱,迅速指挥手下组成防御阵型,同时派人突围求援。然而,叛军显然有备而来,不仅人数众多,还装备了大量火铳。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双方陷入苦战。
就在局势危急之时,一支由当地民团组成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原来,锦衣卫在出发前特意通知了附近的官府,以防万一。民团的到来彻底扭转了战局,叛军腹背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沈云鹤见大势已去,试图趁乱逃脱,却被眼尖的锦衣卫发现。经过一番激烈追逐,他最终被生擒活捉。
被捕后的沈云鹤依旧嘴硬,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锦衣卫从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找到了确凿证据,包括多封与富商勾结的信件以及详细的暴乱计划书。面对铁证如山,沈云鹤再也无法狡辩,只能低头认罪。
此次行动不仅铲除了沈家余孽的主要势力,也打击了江南地区潜在的反叛力量。李天泽得知消息后,特地下旨嘉奖锦衣卫和参与作战的民团,并下令将沈云鹤押解至京城公审,以儆效尤。
---
####三十、宗室联盟的新格局
随着保守派宗室的影响力逐渐削弱,开明派宗室在宗务院中的地位愈发稳固。为了进一步巩固内部团结,李天泽提议召开一次特别会议,邀请所有宗室成员共同商讨未来的合作方向。
会议上,开明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