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当家才知柴米贵!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一睡,也不知道睡了几个时辰,起床的时候,感觉太阳已经升起。
    已经是第二天了。
    这一觉是睡了十几个小时吗?
    侍女早在门口等着换衣。
    早点也很快送来。
    本着刘昭要求节俭的原则,一碗鸡蛋面。
    刘昭对张洪的领悟能力还是很赞赏的!
    张洪也是大着胆子只让御厨煮了碗面,小心观察着刘昭的脸色。
    看刘昭心情不错,算是猜对了太子的心思。
    匆忙赶往宣德殿,何治和宋贤已在那里等候。
    “参见殿下!”
    见刘昭终于出现,两人同时行礼。
    “两位,辛苦了!”
    刘昭当然不会说不好意思,睡过头了之类的废话。
    老大要有老大的样子。
    “殿下昨日的要求,臣和宋大人召集部分臣工,已草拟出来,请殿下过目!”
    何治首先颤巍巍地把刘昭要求找的奇能异士分门别类目录递了上来。
    刘昭翻开认真地看了看。
    看来几人绞尽脑汁,能想到的奇能异士都列了出来。
    风水、医药、金石、种植、武艺、发明、算术、科技等八个大的部分。
    下面又是若干个小的分类。
    还取了一个部门的名称:能部。
    这名字不错!
    “就按照这个去找吧!越快越好!”
    能想到的差不多了!
    全部找来,至少也上千人。
    算是景朝第一大部吧!
    “是,殿下!”
    何治松了一口气。
    这可是五六个人一夜的成果啊!
    “还有其他事吗?”
    “殿下,杜政送来奏表!”
    宋贤说着,将杜政的奏表递了上去。
    “你看过了没有?”
    刘昭没看,而是直接问宋贤。
    一是有些文言真的读得不太清楚意思,又没断句,读起来麻烦!
    二是宋贤是中书令,自己的大秘书,理政经验又丰富,当然让他说。
    何况还有太保何治在一旁呢!
    自己要什么事都做,那还要他们做什么?
    “回殿下,太保和微臣已看过!”
    “那就说吧!”
    刘昭随意翻开奏表。
    杜政的小楷写得不错,显然知道了自己代行皇帝职权的消息。
    所以奏报的称呼便是殿下。
    “殿下,杜政所奏,有两件要事,一是受六王作乱影响,几个县城的县官观望态势,致使赈灾停滞,百姓闹事;二是阳城战况危急,粮草又短缺!”
    妈的,这些县官听到六王作乱,来势凶猛,大概是想着要是六王打进来,那都要归附宋王的吧!
    刘衍这病实在不是时候啊!
    自己接手就这么大个烫手山芋!
    当务之急,必须先把六王之乱平定下去。
    才可以恢复赈灾。
    绝大多数百姓作乱,就是因为没有吃的,再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才会作乱。
    恢复赈灾,查出首恶,便可以平息百姓的不满。
    “那你怎么看?”
    刘昭问道。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调集粮草运往阳城!”
    “要多少粮草?从哪调?需要多长时间?”
    刘昭连续问道。
    宋贤一点也不慌张说道:“殿下,当下在阳城平乱的朝廷军队约有十万,一日所需粮食一千五百石,肉类三万斤,马匹草料约五万斤!”
    “这么多?”
    刘昭倒吸一口凉气。
    “殿下,还有布匹武器等,臣一时没有统计完全!”
    “好!”
    刘昭点头。
    “那现在有多少粮食?”
    “洛京太仓约有八百万石!”
    “八百万石?”刘昭快速估算了一下,这数字吓了一跳。
    十万大军一天消耗一千五百石,要是打一年,就得接近五十万石。
    这才是一个阳城。
    还有那必然造反的镇北王!
    还有那西边的吐必能!
    还有南边的南狄!
    少了八十万大军,恐怕根本无力阻挡!
    那一年,仅仅粮食这一项,就要四百万石。
    还有草料,兵器、布匹呢?
    那还是朝着好的方面去想,一年能平息所有战乱。
    但如果四处开战,一年肯定打不完?
    明年怎么办?
    因为战争,老百姓根本没时间生产,粮食就会减少,就靠仓库那点粮食,不用叛军打进洛京,自己就先把自己饿死了!
    看着刘昭脸上阴晴不定,何治说话了。
    “殿下,这只是洛京太仓的粮食,我朝开国以来,天下安定,粮食年年丰收,在益州、苏州、燕州、凉州、禺州、平州驻地都建有太仓,储粮都在五百万石。”
    “那一共是三千八百万石!”
    刘昭松了口气。
    “是,马匹草料、兵器、布匹都有储备,请殿下下旨,立即点清十日所需,运往阳城!”
    何治知道,刘昭不太熟悉情况,所以也不客气地做了个决定。
    “可以!宋贤,你就拟旨吧!”
    刘昭觉得这老人不错,是真心来帮自己。
    “是,殿下!”
    宋贤立即在桌子上拟旨。
    刘昭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打仗有受伤的,有死亡的怎么办?
    立即便问了出来。
    “那些受伤或者战死的士兵是怎么处理的?”
    “殿下,随军出征的有检校病官,轻伤者包扎,重伤者运回驻地救治,若是战死,便免除家属三年赋税!”
    这时候的医疗条件极差,又是热天!
    虽然有些草药有用,那也只是针对轻伤。
    若是重伤,大概率拖着也是死亡。
    死了就只免除三年赋税,一点抚恤金都没有?
    青霉素是怎么发明的?
    刘昭在脑海里拼命的思考。
    不过根本没有多少印象,就算知道步骤,在这个时代也很难提取。
    不过如果这个能部真找到一些奇能异士,把这个想法告诉那些有创意的人,让他们去摸索。
    很难说,他们自己能摸索出来。
    只要给他们指明方向即可。
    “国库现在还有多少钱?”
    “殿下,臣问过金部郎中李毕,目前国库中,共有铜钱一千二百万贯,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八百六十万两。”
    “这也不多啊!”
    刘昭别的记不住,记得晚清时期,一个马关条约赔款就是白银二亿两。
    老师说那时候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概是三千万两白银。
    刘衍当皇帝这么多年,国家安定,应该有很多积蓄才对!
    结果也才有这么点!
    这时候的水平差晚清都差得远呢!
    打起仗来,都不够怎么花!
    好吧!
    当家才知柴米贵!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