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让谎言掩盖事实,更不能让英雄蒙冤。”
他的这番话,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与敬仰。
……
几个月后,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历史档案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查过去几十年内被误解或歪曲的历史事件。
李振国受邀成为该委员会的顾问,继续为真相奔走。
而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生活依旧平静如常。
每天清晨,李振国依旧会在院子里练太极,午后读书写字,傍晚听风赏花。
偶尔,他会想起刘德昌,想起那个在战场上救了他的战友;也会想起陈志远将军,想起那些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老一辈人。
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却因命运的安排,走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但他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站了出来,才让这个国家,一点点变得更好。
夕阳西下,金光照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柔和。
“老伙计们,你们看啊。”他轻声说道,“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变了。”
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槐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岁月深处的回响。
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属于下一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做一个普通的老人。
……
春去秋来,四季更替。
南锣鼓巷的槐花年年盛开,香气依旧,只是巷子里的面孔换了又换。
李振国依旧坐在那棵老槐树下,藤椅、老茶、旧书,一如往昔。
周浩然带着儿子来看他,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进院子,兴奋地喊着:“李爷爷!”
李振国笑着放下书,将孩子抱上膝头:“小家伙,最近在学什么?”
“我在学历史!”小男孩骄傲地说,“妈妈说,您是真正的英雄。”
李振国听了,只是笑了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英雄这个词,太重了。”他对周浩然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周浩然点点头:“但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
林淑芬也来了,手里提着一壶新茶,笑着说:“老李,你的名字已经写进历史书了。”
“我倒希望它能被人忘记。”李振国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口气,“但只要有人记得,历史就不会被篡改。”
王秀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她知道,丈夫这一生,从未后悔过。
……
某天,李振国收到了一封来自军区的信。
信中写道:“李振国同志,经中央军委研究决定,授予您‘共和国勋章’,以表彰您在军事行动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他看完信,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王秀兰接过信,眼中泛起泪光:“你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我并不在乎这个。”李振国轻声道,“我只希望,后来人能记住,曾经有一群人,为了国家,甘愿赴死。”
林淑芬也来了,看到信后激动地说:“这是国家对你的肯定。”
“国家不会忘记。”李振国望向远方,“我们也不会。”
……
授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李振国穿着整洁的中山装,站在台上,神情平静。
台下坐着许多熟悉的面孔??林淑芬、周浩然、王秀兰、刘德顺,还有那些曾并肩作战的老兵。
当勋章被挂在胸前的那一刻,他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1978年的战场。
那时的他,年轻、热血、无所畏惧。
如今,他已白发苍苍,却依旧坚定如初。
掌声雷动,他微微一笑,向所有人鞠了一躬。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枚勋章,更是一份责任。
他用一生守护了真相,也守护了信念。
……
授勋仪式结束后,李振国回到了南锣鼓巷。
他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王秀兰知道,他心里始终有一团火,从未熄灭。
“你还会继续写那些文章吗?”她问。
“会。”李振国点头,“只要我还能动笔,就会继续写下去。”
“你不累吗?”王秀兰轻声问。
“累。”他笑了笑,“但值得。”
……
多年后,一部名为《沉默的英雄》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纪录片讲述了李振国的一生,从南锣鼓巷走出,到投身军旅,再到晚年为真相奔走。
片尾,有一段他的采访: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正是因为有无数普通人站了出来,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历史不会说话,但我们会替它发声。”
纪录片播出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热潮。
而李振国,也终于成为了真正的传奇。
……
又是一个春天。
槐花依旧盛开,香气扑鼻。
李振国坐在院子里,看着天空中飞过的鸽子,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秀兰,你看,它们飞得多自由。”他说。
王秀兰点点头,轻轻靠在他肩上。
风起,槐花飘落,如同当年战场上的雪。
属于他们的故事,已经写进了历史。
而新的时代,正由年轻人们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