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线。西安那份是真,武汉这份也是真,但她特意留下提示,说明广州才是最后一环。而这武汉医馆,或许正是她当年脱身前亲手布置的最后一道迷局。
林婉儿迅速拍照存档,将原件重新封好放回原位。她不能带走它??若此处突然失窃,敌人必知有人闯入,反而打草惊蛇。她要让他们以为,一切仍在掌控之中。
刚欲离开,忽听楼下传来脚步声。不止一人,且步伐整齐,似训练有素。她闪身躲进夹层壁橱,透过缝隙窥视。两名身穿黑夹克的男人进入档案室,一人手持金属探测仪,另一人翻动书架。片刻后,他们低声交谈:
“东西还在。”
“上面说最近有北方口音的女人打听这儿,怕是冲着病历来的。”
“没关系,让她拿走复印件就行。我们监控所有复制渠道。只要她敢传出去,立刻抓人。”
林婉儿呼吸几乎停滞。他们是官方背景?还是某个隐藏多年的秘密组织?无论是谁,显然已构建起一张跨越数十年的情报网,专门清除“0427网络”的痕迹。
等到两人离去,她又等了半小时才悄然退出。回到酒店,她立即烧毁了随身笔记中的敏感信息,仅保留照片与核心线索。她明白,单靠自己已无法继续推进。必须找到本地盟友。
翌日清晨,她再次拨通陈志远电话:“教授,我能见您一面吗?关于赵佩华的事,我有新发现。”
对方沉默良久:“今晚七点,东湖公园听涛区,第三张长椅。”
见面时,老人拄着拐杖,目光锐利:“你到底是谁?为什么执着于这段历史?”
她没有隐瞒,从南锣鼓巷的槐树说起,讲到哈尔滨密室、西安墨香斋、武汉医馆,乃至手中握有的两份证据。说到佩佩写下“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我们就没输”时,老人眼眶红了。
“我认识她女儿。”他忽然说。
林婉儿猛地抬头:“什么?佩佩有孩子?”
“不是亲生的。是个弃婴,1975年冬天在碧云岛附近被发现,浑身冻紫,奄奄一息。佩佩坚持收养,对外称是妹妹。后来孩子长大,去了南方,再无音讯。但我听说,她叫林晓月。”
林婉儿如遭雷击。林晓月……那是她在2023年的名字。原来佩佩不仅是她的爱人,更是她的养母。命运以最残酷的方式将她们撕开,又以最隐秘的方式重新缝合。
“所以你是……”陈志远凝视她,“她留给未来的那个人。”
林婉儿点头:“我重生了。带着记忆回来,只为完成她未竟之事。”
老人颤巍巍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钥匙:“这是佩佩托我保管的,说若有一天‘穿蓝裙子的女孩’来找她,就把这个交给她。她说,那孩子一定会懂。”
钥匙很旧,柄部刻着一朵槐花,与西安金属片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它能打开什么?”林婉儿问。
“广州沙面岛一栋老洋房的地下室。地址是:**D-5/w-7/Δ-4**。那里曾是教会医院旧址,后来成了私人诊所。上世纪九十年代废弃,但据说有人每年清明去打扫。”
线索终于完整。四重坐标,三层掩护,一场横跨六十年的接力,即将抵达终点。
三天后,林婉儿踏上南下的列车。广东的气候湿热,空气中弥漫着木棉花的香气。她入住沙面附近一家民宿,白天伪装成游客考察地形,夜晚则潜心研究所有资料。她确认,广州这一站,不只是藏匿证据之地,更是“0427网络”的指挥中枢所在。
沙面岛静谧如画,欧式建筑林立,榕树盘根错节。她在地图上标记出目标建筑??一座灰白色小楼,外墙爬满藤蔓,门口挂着“卢氏诊所旧址”的牌子。根据陈教授描述,地下室入口藏在后院一口枯井之下。
行动选在深夜。她戴上手套,撬开井盖,顺着铁梯滑下。底下是一条狭窄通道,尽头是一扇铁门。她将铜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转??“咔哒”一声,门开了。
室内布满灰尘,但中央桌上摆放整齐:一台老式录音机、一摞磁带、一个密封玻璃罐,以及一本红色日记本。
她颤抖着翻开日记,扉页写着:
>**《佩佩手记:1973?1985》**
>
>我知道他们会抹去我们的名字,销毁我们的声音。
>所以我把一切都录下来了。
>不止是病历,不止是证词,还有我们的笑声、哭泣、拥抱、诗篇。
>每一卷磁带,都藏着一个灵魂的呐喊。
>它们分散在全国七地,唯有集齐,才能拼出完整真相。
>若你读到这些字,请答应我:
>不要沉默,不要原谅,不要忘记。
>带着它们走向光,哪怕代价是我的第二次死亡。
她按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