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一点警惕性都没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昨天,我听见广播里有人念《迎春辞》。
    >我哭了。
    >原来真的有人记得。
    >谢谢你,陌生人。”
    字迹属于一位老年女性,经鉴定,是林秀英的妹妹,林秀芳。她曾在1998年重返插队地,默默祭拜姐姐,留下这行字后离去。
    我们将这本日记原件陈列于《未署名者》展区中央。旁边播放着昭昭的录音,循环往复:
    >“阿姨,我是昭昭……等我长大,也要建一个纪念馆,专门收那些被人忘记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参与“寻名小队”。他们在老宅、废墟、旧书摊中翻找线索,带回一个个尘封的名字。一名小学生在爷爷的toolbox里发现一张奖状,颁发给“1970年度优秀缝纫工:周小梅”,背面写着:“因创作讽刺诗被取消资格。”我们顺藤摸瓜,找到周小梅的后人,复原了她写的十首诗,全部收入《针脚诗》增补版。
    而最意外的发现,来自南锣鼓巷小学的地下室。工人们在维修电路时,撬开一块地板,下面竟藏着一个陶罐。罐中保存着七封信,信封上写着:“致未来的孩子们。”
    信是1959年冬天,陈玉梅和她的六个同学写的。那时她们刚入学三个月,吴志远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长大后我想做什么》。
    七封信,七种答案:
    -“我想当作家,写穷人也能看懂的书。”??陈玉梅
    -“我想当医生,治好所有冻伤的手。”??李桂花
    -“我想当老师,教女孩们写字。”??杨素芬
    -“我想当裁缝,给每个孩子做一双不漏水的鞋。”??赵桂兰
    -“我想当记者,说出没人敢说的话。”??林秀英
    -“我想当园丁,种满春天的花。”??周玉兰
    -“我想当邮差,把信送到最远的地方。”??阿?
    信纸已经发黄,但字迹清晰如初。
    我把这七封信装入玻璃框,挂在“女子学堂”木匾下方。每天清晨,阳光都会准时照进来,穿透纸页,将那些稚嫩却坚定的梦想,投射在纪念馆的地面上,像一束束通往未来的光。
    某夜,我伏案整理资料,忽然听见供桌方向传来轻微的“沙沙”声。抬头一看,那瓶“不死桃之根土”表面的裂纹,竟缓缓裂开一道细缝,一星嫩绿,正悄然钻出。
    我屏住呼吸,不敢靠近。
    三天后,那株小苗长到三厘米高,叶片呈桃形,脉络清晰,与云南老桃树一模一样。
    植物学家来看过,说:“这土里可能藏着休眠了几十年的种子。它们一直在等一个信号??也许是《迎春辞》的朗诵,也许是那一千棵新桃树的召唤。”
    我把它移到纪念馆天井,取名“昭昭苗”。
    如今,每天都有孩子来浇水。他们围着小苗,背诵《迎春辞》,或是分享自己写的诗。一名十岁女孩递给我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我也要写诗,
    >写给一百年后的你。
    >希望那时候,
    >你还愿意听我说话。”
    我郑重地将它夹进《针脚诗》全集的扉页。
    昨夜,我又做了那个梦??七个少女站在桃树下,这次她们不再是模糊的影子。她们清晰地笑着,手中牵着一根红线,线的另一端,连着无数孩子,连着昭昭,连着我,连着每一个正在读这首诗的人。
    杨素芬转身对我说:“线已接上,火未熄。”
    我醒来时,天刚蒙蒙亮。推开木门,铜铃轻响,七声清越如旧。供桌上,两碗面照例摆好,热气袅袅升腾。桃花瓣浮在碗边,像谁悄悄留下的一句未说完的话。
    我坐下,拿起筷子,忽然发现碗底压着一张小纸条,字迹稚嫩:
    >“奶奶,我学会绣‘爱’字了。
    >老师说,爱是最难的针法,
    >因为它要绕很多圈,
    >才能回到起点。
    >我想,你们一定很爱这个世界吧?
    >我也是。
    >??昭昭”
    我望着窗外。
    朝阳升起,照亮满巷桃花。风穿过诗稿,沙沙作响,如同无数人在低语,又像一根无形的红线,正缓缓系向未来的某一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