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为人处事之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局长和王副局长满脸堆笑的和大宝握手,大宝侧头一看,门卫还站在那里,便给刘局长使了个眼色,刘局长马上会议的,对着门卫摆了摆手说道,
    “小杜啊,你去吧,我们来接待陆处长。”
    门卫答应一声,跑下楼去,
    刘局长请大宝进了办公室,大宝严肃的掏出自己的工作证,
    “刘昌明同志,我是公安部第八局局长秦大宝,现在503军工研究所执行任务,”
    刘局长大惊失色,和王局长互相看了一眼,他赶紧接过大宝的工作证,两个人凑到一......
    李振国的身体,在签售会后的确好了些,但王秀兰心里清楚,那只是回光返照般的短暂好转。他的气色虽然不错,可走路依旧需要拐杖支撑,夜里也常常咳嗽,偶尔还会发烧。她没敢告诉孩子们,怕他们担心。
    林淑芬倒是常来,每次都会带来一些新出版的资料和读者的反馈。她说:“老李,你这本书已经成了畅销书,不少学校都把它当历史教材推荐了。”
    李振国笑了笑,说:“我写这些,不是为了畅销,是想让大家记住那段日子。”
    春末夏初,天气渐热。南锣鼓巷的老槐树开满了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李振国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慢悠悠地摇着。王秀兰在一旁择菜,一边摘豆角一边唠叨:“今儿个市场上的黄瓜便宜,我买了两斤,回头给你炒个蒜片黄瓜片。”
    李振国点点头,看着天边飘过的云,忽然道:“秀兰,你说人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
    王秀兰一愣,放下手中的菜篮子,走到他身边坐下:“你说这话干啥?”
    “就是突然有点感慨。”李振国望着院墙外的一棵老柳树,“年轻的时候,想着活下来就行;中年的时候,想着把家撑起来;现在年纪大了,反倒觉得,活着也没什么劲头了。”
    王秀兰轻轻握住他的手:“你这是胡思乱想了。你还有我们,有孩子,有孙子,还有那么多人记得你、敬重你。你怎么能说活得没劲头呢?”
    李振国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头:“也是。”
    傍晚时分,李建国带着孩子回来了。小孙子蹦蹦跳跳地跑进院子,一头扑到爷爷怀里:“爷爷,我今天在学校里背诗了!老师说我背得最好!”
    李振国笑着摸摸孩子的头:“真棒,那你背给爷爷听听?”
    孩子清了清嗓子,大声背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李振国听着,眼神渐渐深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轻声接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王秀兰在旁边听得眼眶泛红,她知道,丈夫的记忆,从未真正离开过那段岁月。
    ……
    几天后,李振国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原本还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几步,现在却连坐起来都有些吃力。医生来了几次,说是肺部感染加重,加上年岁已高,身体机能衰退,情况不太乐观。
    王秀兰日夜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孩子们轮流照顾,林淑芬也常来探望。她每次来,都会带点新出的书稿或读者来信,念给李振国听。
    “有个高中生写信说,看了您的故事后,决定报考军校。”林淑芬轻声说,“他说您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李振国听了,嘴角微微扬起:“这孩子,有志气。”
    王秀兰在一旁抹了抹眼角,低声说:“你就别说话了,好好休息吧。”
    可李振国似乎不愿停下,他坚持要讲完一个故事。那是关于赵明远的??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那天我们在前线的一个小村庄里,敌人的炮火打了一夜。”李振国声音低沉,“赵明远受了重伤,躺在担架上,还跟我说:‘老李,你要活着回去,替我看看新中国。’”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说我会的,我一定会活着回去。可后来,我还是没能亲眼看到他口中的新中国。”
    王秀兰紧紧握着他的手,泪水滑落。
    林淑芬哽咽着说:“赵叔叔的愿望,你替他实现了。”
    李振国闭上眼睛,轻声道:“希望他在天上,也能看到这一切。”
    ……
    那天晚上,李振国的精神突然好了许多。他让王秀兰把他扶起来,靠在床上,目光清澈而坚定。
    “秀兰,我想再看一眼南锣鼓巷。”他说。
    王秀兰点点头,叫来儿子,几个人合力将他扶到轮椅上,推着他来到院门口。夜风微凉,月光洒在地上,照得石板路泛着银光。
    李振国抬头望着熟悉的街巷,低声说:“这里的一切,我都记得。”
    王秀兰站在他身后,轻轻抚摸着他的肩膀:“你一辈子都在这儿,哪儿也没去。”
    “是啊。”李振国笑了,“我这一生,从南锣鼓巷开始,也在南锣鼓巷结束。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