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梅姨原来是她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石云冷笑一声,死死的盯着谷春芬开口说道,
    “在敌后这么多年,完全磨去了你的警惕性,你是梅姨的人,我不能越俎代庖去处理你,但是等这件事情完了以后,我回到总部一定向毛长官汇报你所有的情况,
    到时候家规会怎么处理你,就看梅姨保不保你了,还有,这个人不能放走,等咱们的任务完成以后才能放他走,”
    谷春芬无奈,只好答应一声,
    石云临出房门之前头也不回的说道,
    “蝴蝶,请你转告梅姨一声,不要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我......
    王秀兰的身体,终究是越来越差了。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老北京的胡同里飘起了雪。雪花不大,却下得绵密,像是要把整个南锣鼓巷都包裹在一片银白之中。
    她已经很少出门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躺着。屋子里烧着暖气,可她的手脚总是冰凉的。林淑芬时常来看她,带些新鲜水果和热汤,坐在床边陪她说说话。
    “秀兰姐,档案馆那边一切都安排好了。”林淑芬轻声说,“李老的手稿、日记、照片,还有那几本战地笔记,都已经整理归档了。他们专门建了一个展区,叫‘战火与记忆’。”
    王秀兰听了,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老头子要是知道了,肯定很高兴。”
    林淑芬点点头:“是啊,他的故事终于被更多人知道了。不只是年轻人,连很多孩子都来参观。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观后感,题目就叫《我认识了李爷爷》。”
    王秀兰轻轻闭上眼,似乎是在回忆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淑芬啊,你有没有觉得……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林淑芬一怔,随即柔声道:“是啊,快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王秀兰叹了口气:“我记得老头子刚走那会儿,我还以为日子会变得很慢很慢。结果一晃几十年过去,好像昨天还在给他擦汗,今天就已经要跟他说再见了。”
    林淑芬握住了她的手,声音有些哽咽:“秀兰姐,您别难过。李老的故事,会一直传下去的。”
    王秀兰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我知道。只是……有时候真希望他能再回来一次,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院子里的槐树披上了厚厚的白纱。风轻轻吹过,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在寂静中发出细微的声响。
    ……
    春天来了,王秀兰却没能等到槐花盛开的季节。
    她在三月初的一个清晨,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那天早上,林淑芬照常来看她,却发现门没关紧。她推开门走进去,看到王秀兰静静地躺在床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只是睡着了。
    桌上放着一张纸,是她亲笔写的最后一段话:
    “我这一生,没有轰轰烈烈,但有爱、有家、有信仰。我见过战火,也经历过和平;失去过亲人,也收获了幸福。如果还能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和李振国一起,走过这段路。”
    林淑芬看着那张纸,泪水无声滑落。她知道,这是王秀兰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几天后,南锣鼓巷为她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告别仪式。街道两旁站满了人,有街坊邻居,有学生,有记者,也有那些曾经受李振国影响的人们。
    他们沉默地站着,送别这位陪伴丈夫走过风雨岁月、又独自守候多年的老妇人。
    林淑芬站在人群最前面,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王秀兰临终前交给她的,里面夹着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还有一封信。
    信的内容只有短短几行: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就把我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吧。”
    林淑芬望着天空,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照亮了整个南锣鼓巷。
    她轻声说:“我会的。”
    ……
    几年后,一部名为《南锣鼓巷的岁月》的纪录片在全国上映。
    这部纪录片由林淑芬主导拍摄,讲述了李振国与王秀兰这对夫妻从战争年代走到和平生活的全过程。影片不仅记录了他们的爱情、奋斗与坚持,更通过大量真实史料和采访,还原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
    许多观众看完后感动不已,有人留言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平凡却伟大。”
    更有无数年轻人开始关注那段历史,他们走访老兵、翻阅旧书、写下自己祖辈的故事。一场关于“铭记”的热潮悄然兴起。
    而在南锣鼓巷的一角,一座小型纪念馆悄然建成。它并不宏伟,也不喧嚣,只是安静地坐落在老街上,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记住,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每当春日槐花开时,总会有游客驻足于此,静静聆听那段尘封的记忆。风吹过,花瓣落在石碑上,如同岁月深处的低语。
    属于李振国和王秀兰的时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