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野。
朱凌波诗的题旨的确是一股脑地向纵深发展,但他的艺术思维显然并不放松、舒展,他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只围绕着自我内心体验震颤着,精神处于痉挛状态,有时令人窒息。也许,这正是想达到的艺术效果?
把生命的本质推向虚无化、荒诞化,使个体的选择总是处于社会的边缘,再加上他的冷抒情笔法,使他的诗不可能获得太多的读者。特别是他的某些诗句写得近乎智力游戏,但游戏时又是一副霸气十足的神态,这就更使他远离众生,倍感孤独。
不过,对朱凌波而言,这未必是悲剧,或许这也是他自己选择的一种活法,他曾宣称,他是一只偶然闯进都市并在其中横冲直道的狼,他宁愿过充满刺激的生活。我要问的是,这种生活真的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吗?
我看到,一枚青涩的诗之酸果正悬在诗人的路边,仿佛是一种阻挡。
三.关于《一度青春》和《枪手》
??谈苏历铭诗歌中的人格扩张现象
原载《深圳青年报》
艺术家常常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也许正因为诗人在生活中是软弱的,甚至是饱尝屈辱的,他的诗中才放射出一股复仇的光芒,铿锵的人格力量掷地有声。这种作品和作者存在反差的文学现象,我姑且叫做人格扩张。
诗人的两首诗是借用脍炙人口的外国电影中义侠和冷面杀手的形象展开情节的。他们都曾在观众中风靡一时。因此作者的选材是非常高明的。诗中隐喻了诗人对罪恶现实的反叛情绪和对自身怯懦的不满,使主体(诗人)在客体(诗)上抵达至境,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我们不能不为诗人超拔的才思所倾倒。作者像是在平淡地给我们讲两个熟悉的人物故事。然而经过主观渗透和主观投影的载体却有了高频率的震撼和深结构的裂变,引导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移入幻境,体验到非个体力量和非现实条件所能作为的快感。
这种性格上逆补心理现象是极普遍的。几乎每个社会人都具备。如:一个丑女人梦见自己突然变漂亮了或者有了一位倜傥的男友;再如:一个胆小的男人常常在幻想中成为勇士。所以,非意识(梦幻、想象、潜意识等)中的人才是最真实的最可爱的。对于诗人来说,作为中的诗人也是最有魅力的。
当你读完诗人的两首诗,你会发现它的象征弹性是很大的。采取的是超现实的手法,按一定比例放大主观世界,同时按一定比例缩小客观世界。使变形后的反差增大,效果非常强烈。由于作品中的诗人更趋向于人格独立和人格完整,所以我们更喜欢作品中的诗人。
也许某一天你偶然见到诗人,你可能会失望和沮丧。怎么作品中的诗人和现实中的诗人距离如此大呢?其实你没有必要为此苦恼。造成这种惶感的原因有两个:
一、你见到的是现实中的人,你在作品中见到的是诗人。一个诗人只有在自己创造的艺术境界中才是杰出的。
二、其实这种反差现象正说明诗人的高超和巧妙。乃是一个优秀诗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验证。
道理非常简单。
朋友,相信你会喜欢这两首诗。好,现在让我们去诗人给我们创造的世界中做一次英雄吧!
1986年6月于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