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股权架构(4.2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到位,让公司全体人员都知道这件事情。
    毕竟,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关系到大家的利益——不管怎么说,毕竟目前公司也是一家,被大致估算1991年营收会超过1000万的公司。
    为什么说是估算呢?
    因为公司自从去年推出了StarComm1,凭借其便捷性、耐用性和较为超前的技术,快速占领了深市和周边城市的市场。
    而且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在1990年的第4个季度,公司也取得了约200万人民币的营收。
    而到了1991年,凭借持续的市场推广和口碑效应,StarComm1产品的销量持续增长。
    而且公司也拓展了渠道,产品销售开始进入了珠三角地区的多个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开始了全国市场的布局,尤其是在经济特区和大城市,比如广府、魔都等也开始建立了销售点。
    截止到1991年3月底,公司的营收已经达到了近300万的规模。
    而且因为StarComm1在深市和各个市场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尤其是依赖其便捷性、功能多样化,迅速成为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选择。
    截止目前,公司产品在深市的市场占有率,也已经达到了15%~20%之间。
    当然,随着StarComm1的成功,李凡也是开始规划起了产品线的扩展。
    第二款产品的开发也是已经提上了日程,这是一款基于PDA(个人数字助理)的便携式设备,能够实现更多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
    PS1:PDA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1984年左右,由大嘤的Psion公司推出第一款被广泛认可的产品,并且这一设备,也被认为是PDA的雏形,具备了基本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PS2:当然,“个人数字助理”的这一术语,是在1992年由苹果公司CEO约翰·斯考利在发布Newton的时候提出的。尽管Newton是第一个商用的手持触控屏幕设备,但是由于手写技术的不成熟,商业表现呢也并不理想。
    公司营收业绩在快速增长,产品线也是在持续扩张,那么人员自然也是在持续膨胀中。
    在1990年6月份公司创立初期,员工总数不超过10人,甚至还包括父亲李军、母亲何蓉偶尔会过来帮忙。
    这个时候,核心团队的人员,主要就是李凡和几位技术人员、市场推广人员,以及一位行政支持人员。
    到了1990年年底的时候,因为StarComm1的成功上市,并且取得了市场的认可,公司开始加大招聘力度。
    尤其是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岗位上。
    这个时候,公司的总员工数量,已经有50多人了。
    其中技术人员占比大致有50%,销售人员和市场推广人员约占40%,其余的就是一些管理和支持岗位。
    而到了1991年3月,公司进一步发展,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产能的需求,员工的人数达到了200人。
    并且还在深市周边设立了几个小型的工厂和生产车间,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订单需求。
    在这里其中,技术研发团队有40人左右,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一直都是李凡非常看重的点,也是公司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市场和销售团队,人数在50人左右,目前除了在深市总部有运营之外,还在珠三角区域的几个城市设立了销售点和办事处。
    生产和供应链方面,主要是80人左右,目前的模式,还是依赖于大量的外包工厂进行生产,但是基本都派驻了公司自己的人员进行监督。
    而且也是开始逐步在深市设立自己的生产工厂,后续在这块,肯定也是这两者进行并重的。
    核心的产品或零部件,由自己家工厂进行生产;相对次要的产品或零部件,就交给靠谱的外包厂商进行负责。
    这样既可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也可以加强整体产品的生产效率,还能丰富完善整个行业的利益和产业链条。
    而在今天,李凡除了想要和团队成员聊股权架构的问题,还想讨论下公司扩张的事情。
    就是在目前,星联科技在深市租了办公场地,设立了主办公区域和研发中心,在外也有几个销售点和办事处了。
    今天就是想提出,开始考虑在魔都设立一个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作为未来面向长三角市场扩展的一个据点。
    而且以后也可以以此作为依托,快速在长三角地区展开业务,而不是什么都从零开始,这样很不好。
    而且因为公司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产品销售和市场反响都很不错,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投资人的关注了。
    虽然在目前还没有融资的打算,而且公司的业务和现金流都很不错,单纯融钱,其实没什么意义。
    所以李凡想的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