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星联正在编织着未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李凡直起身子,声音陡然拔高:“‘星链+’的普及,让全球更多普通人看到了一线希望,这个势头,绝不能丢。”
    镜头来到非洲东部,一个年轻人正抬头看着清晨的天空。
    他叫穆罕默德,是个传统手工艺人。
    他的家乡一直是信息孤岛,直到“星链+”覆盖,这片荒凉的土地,才第一次接入了互联网。
    “星语”,一款让人爱不释手的社交平台,成了穆罕默德生活的中心。
    他用手机拍下自己编织的草帽和传统挂毯,上传到星语。没想到,一条视频意外爆红,他的草帽成了“全球时尚单品”。
    “谢谢‘星链+’,谢谢星语。”穆罕默德接受在线采访时,激动得话都快说不清了,“我的作品,现在可以让全世界看到,我的孩子们也有机会去学校了!”
    与此同时,在东南亚,烈日下,阿南正忙着整理渔网。
    他的船尾挂着一台小小的卫星终端,屏幕上显示当天的潮汐数据。
    自从用了“星链+”,阿南捕捞效率翻了三倍,他用赚来的钱买了新船,还给村里建了一个小型码头。
    “阿南,你又跑最好的点了?”旁边的渔民开着玩笑,语气里带着点酸意。
    阿南哈哈一笑,挥挥手里的网:“怪我喽?你也装个‘星链+’呗,别光羡慕。”
    这种变化,不只是阿南的个例。
    越来越多的渔民用上“星链+”设备,海上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甚至连渔获物流也因“星链+”的实时定位服务变得更加精准。
    会议室里,讨论再度热起来。
    曲云山看着最新的数据报告,眉头紧锁:“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好事,但问题也跟着来了。文化冲突,技术接受度,这些可不是用钱能轻松解决的。”
    杨庆华接话:“最麻烦的,是不同地区的适配性。
    比如,非洲的需求是基础教育和经济支持,东南亚更偏向生产效率提升,而在欧美,“星链+”直接在挑战他们的既得利益。”
    方东河微微点头,声音低沉:“确实。我们要推动的不仅是技术的落地,更是观念的融合。否则,这些变化只会加剧地区间的差距。”
    “说得好!”李凡拍了拍桌子,眼神如炬,“所以我有个想法——我们不能只做工具,还得做社区。”
    他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星链+’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构建‘全球化社区’。
    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星链+”和星语,找到自己的位置。地域不再是限制,技术也不再是壁垒。”
    “听起来不错,”江子胜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质疑。
    “但你有没有想过,文化差异带来的隐患?比如,穆罕默德用星语赚钱,背后是当地其他手工艺人被淘汰的现实。”
    “江总说得对,”曲云山跟着附和,“技术的优势,可能也会变成社会矛盾的导火索。我们要怎么平衡?”
    李凡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调出了一份新计划。
    “区域化适配功能。”他说,“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比如非洲,我们重点投入教育和医疗;东南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至于欧美,那就是他们必须接纳我们制定的规则。”
    话音落地,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后,方东河带头鼓掌:“还是李总你有魄力。”
    这一次的决策,注定将改变“星链+”未来的走向,也将给李凡的团队带来新的挑战。
    但无论前路如何,李凡的眼中只剩坚定。
    “做好准备吧,各位。”他缓缓开口,“‘星链+’的下一步,不只是改变生活方式,而是定义未来。”
    在西欧的一个物流中心,托马斯正盯着监控屏幕上的动态配送图。
    屏幕上的红色小点代表货车,绿点是无人机,线条则是实时规划的最优路线。
    “星链+”的全球覆盖,让他们的配送效率提升了40%,货物延误率几乎为零。
    “这玩意儿比人脑好用多了。”托马斯一边啃三明治,一边看着屏幕,语气中透着骄傲。
    旁边的同事却皱着眉头:“你说得轻松,知道这个月我们解雇了多少人吗?那些老配送员,谁能跟卫星抢饭碗?”
    托马斯的笑容僵了一下,低头不再接话。
    他也清楚,这些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传统岗位的逐步消失。他的老同事约翰,就是因为无法适应新技术,被迫提前退休。
    约翰离开那天,走得很沉默。托马斯试着开口挽留,却一句话都说不出口。他心里清楚,自己没法改变这一切。
    东亚的一家中型制造企业,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
    星联卫星数据接入后,车间的自动化水平一跃而上。负责生产调度的林志浩盯着屏幕,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