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方东河快步走来,手上捧着一沓资料,语气里多了一分干劲。
“不过,初步测试需要不少资源倾斜,我担心进度会比预想的慢。”
李凡接过资料,快速扫了一眼,嘴角一扬:“资源倾斜?不如说是投资未来。曲总呢,他不一直催着你提进度吗?”
方东河露出一个无奈的笑:“曲总刚去协调设备采购了。话说回来,这方案还真是够超前的。
利用地热捕获技术直接发电,听着都像科幻小说。”
“那我们就写一部科幻的现实版。”李凡转身走向实验室,声音轻快,“说不定将来,还会有人写我们这群疯子的故事。”
实验室内,数台模拟设备已经开始运转。
各种数据实时刷新,密密麻麻的曲线让人眼花缭乱。
一位年轻工程师皱着眉头盯着屏幕,忍不住吐槽:“热捕获效率低得吓人,连百分之二十都不到,这样怎么填电梯的肚子?”
“这就是我们在这儿的意义,不是吗?”方东河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加大温差实验参数,看看高压下的变化情况。”
李凡站在旁边,静静观察着整个团队的运作。
每一个人脸上的神色都写满了专注,哪怕偶尔有些抱怨,也能迅速投入工作。这让他心里多了一份踏实。
“李总。”一位年长的研究员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份分析报告。
“我们的团队已经提出了一个初步方向,或许可以试试采用多层热交换技术。这样能在现有地热条件下提高能量捕获率,起码提升到30%以上。”
“很好。”李凡翻阅报告,目光微亮,“这种方案的实现成本如何?”
“需要定制化设备,前期投入会比较高。但如果能成功,长远来看,回报相当可观。”
“行,就按这个方向走。”李凡果断拍板,“初期投入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拿出成果。其他问题,我来解决。”
研究员点点头,刚转身离开,又回头补了一句:“李总,真佩服您,换别人早被这技术坑绕晕了。”
“技术不是坑,而是跳板,看你会不会跳。”李凡笑笑,继续观察实验进展。
几天后,模拟测试的阶段性成果终于出炉。
方东河一脸兴奋地冲进办公室,把一叠数据往桌上一拍:“搞定了!热捕获效率达到了35%,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35%?”曲云山听后放下手中的咖啡,眉头一挑,“这可比之前的效率高了接近一倍。”
“没错。”方东河拿起数据表,像在展示一件艺术品。
“通过多层热交换技术,我们已经实现了稳定输出,而且这些数据表明,实际操作中甚至可能达到40%以上。”
李凡靠在椅背上,嘴角扬起:“很好,这就是我要的成果。不过,这还只是起点。我们要的不是高效,而是足够震撼。
方总,你觉得我们能不能把这技术,变成星联的又一张王牌?”
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透着坚定:“只要时间足够,这张牌肯定亮瞎同行的眼。”
晚上,李凡独自站在办公楼的天台上,望着星空出神。夜风微凉,但他的思绪却像燃烧的火焰。
他要的不只是成功,还要在太空电梯的顶端,立下一座里程碑。
人类征服星空的脚步,从这里开始,而星联集团,将是无可争议的引领者。
第二天上午,星联集团总部,董事会会议室。
长桌两端,十几位董事悉数到场,气氛剑拔弩张。
会议桌中央,投影屏幕上,正显示着地热协同项目的最新测试数据,数字跳动,像是一场无声的辩论。
会议还没正式开始,低声议论已经弥漫整个房间。
“耗资太高,周期太长。”一名董事挥着手里的文件,语气冷峻,“短期内投入巨大,产出却难以保证。我们冒不起这个险。”
另一位资深董事点头附和:“是啊,这个项目听着很美,但实际操作中,难度和风险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万一失败,谁来承担责任?”
李凡站在会议室前方,安静地听着所有人的意见,手里握着一支钢笔,轻轻转动。
他没有插话,只是将每一句反对意见记在心里。
他知道,真正的关键不在于争辩,而在于让数据和远见替他说话。
“好了,安静。”曲云山出声打断,目光扫过众人,“今天这场会议,不是讨论项目的风险,而是讨论它的价值和未来。李总,你准备得如何?”
李凡点了点头,走向投影屏幕。
他的步伐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让所有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各位董事,刚才听了大家的意见,我只想说一句:如果星联只是害怕风险,那我们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更不会有太空电梯这个项目。”他顿了顿,目光直视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