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线组,传输能力至少提升30%。”
话音刚落,领通科技的首席技术官黄志鹏,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天线组是解决问题,但不是治本。”
“硬件再强,也需要软件去调度。要我说,换个通信协议才是关键。”
双方这一唱一和,火药味立刻弥漫开来。
“天线是基础,没有硬件支持,再好的协议都是空谈。”国航科技的技术总监话里不客气,直接反击。
“我们设计的中继器,本来就能承受更高负荷,问题是你们的软件调度太保守。”
“保守?”黄志鹏笑着摇摇头,“别忘了,是软件把这些数据传得这么快。调度不只是保守,而是要确保效率和稳定性。”
“硬件好归好,可没有合适的算法,就像一辆法拉利被迫跑在乡村土路上,能快到哪儿去?”
两边人马直接开怼,会议室里瞬间热闹起来。
国航科技的人,直接放出几组硬件性能测试数据,领通科技不甘示弱,当场调出一套全新的通信协议模拟,试图证明自己的优势。
方东河站在台前,看着两方的唇枪舌剑,嘴角微微一抽。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用不高不低的声音插话:“两位,咱别光说法拉利跑不快的问题了,关键是怎么让它既能在高速上狂飙,也能在乡村路上稳住。”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所有目光都转向他。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需要讨论硬件好,还是软件优先的问题。”方东河扫视全场,语气变得更严肃了一些。
“星联的需求,是全球化通信,不是某一方面的极限性能。如果硬件和软件不能融合,争得再厉害,数据传不出去,最后输的还是我们。”
黄志鹏皱眉问:“那你的意思是?”
“我提个折中方案。”方东河迅速调整了投影屏幕上的内容。
“首先,硬件这边,我们需要优化卫星天线的设计,增加灵活性,特别是在高动态环境下的信号捕捉能力。”
国航科技的人点了点头:“这个可以做。”
“其次,软件这边,需要调整协议,让它更适合分布式中继的应用场景。”他接着说道。
“数据分片、动态路由这些技术,你们比我更懂,但重点是要让协议适应硬件的变化。”
黄志鹏沉思了一会儿,微微点头:“听起来有道理,但这需要我们重新设计调度逻辑,周期会比优化硬件更长。”
“所以,我们把硬件和软件分成两个阶段同步进行。”方东河指着一张时间线。
“硬件团队先改天线和中继模块,软件团队在此基础上并行优化协议,确保不拖进度。”
两家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交换了个眼神,彼此点了点头,算是达成了初步共识。
会议结束后,黄志鹏走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还是方总你厉害啊,这么短时间里,就把我们两家斗鸡拎到一个笼子里,够狠。”
方东河笑了笑:“我哪敢狠,只是大家斗得再狠,项目还是得落地,不然回去我也没法跟李总交代。”
国航科技的技术总监也走了过来,语气少了些强势,多了些真诚:“方总,你们星联搞事情确实厉害,这次合作,希望我们能一起干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合作愉快。”方东河伸出手,握住了对方的手,“咱们的目标,是让卫星飞得更高,信号跑得更快。”
夜晚,方东河回到星联办公室,坐在桌前开始整理今天的会议记录。
他抬头看了一眼窗外,那些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像极了中继卫星发出的微弱光芒。
“这只是个开始。”他低声自语,“星联的卫星网络,必须做到全球最强。”
次日,星联总部,李凡办公室。
方东河站在李凡办公桌前,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嘴角抿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
李凡正低头浏览手机上的新闻,听到方东河的脚步声后抬头笑道:“怎么,熬夜搞出来的东西,今天来秀了?”
“秀可谈不上,主要是解决问题。”方东河把文件往桌上一放,语气平静中带着几分自信,“但我觉得,你会喜欢。”
李凡挑了挑眉,随手翻开文件,几张高清图表和技术概览映入眼帘。
他扫了一眼文件的标题——星联中继卫星网络优化初步方案。
“讲讲看。”李凡将文件放回桌上,靠在椅背上,做了个“请开始你的表演”的手势。
“咱们现有的卫星网络,硬件和软件都有瓶颈。”方东河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投影出几张动态图表。
“这是救援欧盟空间站时的延迟和信号波动数据。问题出在中继链路的效率偏低,主要是天线捕捉和协议调度两方面。”
李凡盯着投影,点点头:“你说得对,问题是明显的。但你打算怎么改?”
“我分了三步。”方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