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多复杂的协作,但一旦成功,不仅能解决芯片的核心技术问题,还能进一步巩固星联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方东河也点了点头:“的确,国内的半导体技术,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这个项目,无疑是弥补这一差距的最快途径。”
“问题是,如何在整个项目中找到我们星联的核心竞争力,并确保其他参与方不会将我们的技术优势占为己有?”
乔鸣夏思考了一会儿:“我认为,除了技术共享和独立研究之外,星联可以通过品牌效应和资金支持来增强话语权。”
“只要能够确保项目的主导权,其他参与方自然会在合作中考虑到星联的利益。”
“那就看李总如何布局了。”周汉祥最后总结道。
此时,李凡的声音从会议室外传来:“说得好,但有一个前提,大家的合作精神要比什么都重要。”
几周的沟通和协调终于落下了帷幕。
李凡通过星联集团的资源与联系,成功地与国内的几所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
关于10nm芯片技术的科研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合作的框架和基本条款已经敲定。
京华、北大、震旦、中科院等学术界的领军人物纷纷签署了协议,承诺提供技术和科研支持,而星联集团则负责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平台以及最终的产业化支持。
双方的目标明确——打破技术壁垒,缩短芯片技术的研发周期,直指国际领先水平。
李凡坐在办公室的桌前,看着协议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眉头微微皱了皱。
合作协议的每一个细节,他都精心审核过,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他知道,技术共享、成果转化,这些问题,虽然都已签署了协议,但未来的每一步,仍然充满了变数。
“这场合作,注定不简单。”李凡轻声说道。
正在这时,江子胜走进了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文件:“李总,协议已经签署完毕,接下来需要您亲自安排科研小组的具体构建。我们的目标是尽早在10nm芯片的对准技术上取得突破。”
李凡抬头看了看江子胜,嘴角微微上扬:“我知道。你不也一直在提醒我这个问题嘛。”
“是的,李总。这次合作,虽然大家在技术上各有所长,但如何高效协作才是关键。”江子胜把文件放在李凡面前,认真地说道。
“科研小组的成员,必须确保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经验。我已经整理了一份候选名单,您可以看看。”
李凡拿过名单,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这份名单不错,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都很有份量。”
“特别是京华的周教授和中科院的李博士,他们在微观对准技术方面有深厚的研究积累。”
“是的。”江子胜补充道,“这些专家和学者,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声誉,合作进展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李凡沉思了片刻,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他看着窗外的城市天际线,心中暗自盘算:若这次合作能够成功,不仅能提升星联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还能为公司的未来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好了,接下来的步骤很简单,我们要尽快启动科研小组,制定出详细的技术路线图。”他转身对江子胜说道。
“我这就安排。”江子胜答应着,迅速离开了办公室。
几天后,科研小组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星联的会议室举行。
李凡带领着团队成员,坐在会议桌的一端,目光炯炯,神情专注。
桌子两旁,坐满了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周教授、李博士、王博士等人已经准备好开始讨论技术实施方案。
“各位,今天是我们科研小组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我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本项目的背景。”李凡率先发言。
“我们目标明确,要突破10nm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对准技术瓶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周教授点了点头:“李总,10nm技术的突破确实是芯片产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对准技术方面。”
“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光刻技术精度的限制,芯片制造过程中每一层的对准误差,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
李博士接过话茬:“周教授说得对。目前的技术尚无法满足10nm芯片对准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对准方法,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像改进的光刻技术,甚至量子计算在对准精度上的应用,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方向。”
李凡点了点头:“我们不缺技术储备,缺的是如何将这些技术整合,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这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