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通过技术加深捆绑度(4.2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带着隐隐的压迫感。
    “我不需要对手撤退,我需要他们彻底绝望。”
    远在大洋彼岸,硅谷的实验室里,一项新的AI与芯片整合项目,刚刚完成初步测试。
    托马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低声说道:“星联的‘全知全能’可能领先,但我们硅谷从来不缺翻盘的机会。”
    两股科技力量的暗战,正在悄然走向白热化。
    两周后。
    星联总部的某个大会议厅里,灯光明亮,屏幕上的字母和图像缓缓流转,一切显得庄严又充满未来感。
    会场座无虚席,日韩和东南亚的企业高管、政府官员、技术代表齐聚一堂,气氛中弥漫着一股隐隐的期待。
    李凡站在台上,脸上挂着一抹轻松的微笑,手中拿着激光笔。
    他向后一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巨大的数据对比图表,随即开口:“各位,我知道你们最怕的是听报告,但今天这份,保证值回票价。”
    “因为,它会直接影响我们区域内,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未来全球的能源竞争格局。”
    他话音刚落,屏幕上跳出了一组数据:星联能源团队的高密度储能技术,让储能密度提升了整整三倍,储能成本下降40%。
    不等台下的观众回过神来,李凡又补充了一句:“换句话说,假如这是个电池,你家手机充一次电能用半个月。”
    “假如这是个电网,整个东南亚的备用电力储备问题,就能完全解决。”
    台下顿时哗然。
    一位东南亚代表,忍不住举手发问:“李总,这技术听起来很厉害,但它的实际应用场景是什么?能不能举几个具体例子?”
    李凡闻言,笑着摆摆手:“早就知道你们会问这个问题。”
    他轻轻一按激光笔,屏幕切换到了一段视频演示:
    城市高峰用电时,配备高密度储能系统的电网,能够在几秒钟内调节功率;
    新能源电站的发电波动,通过储能技术被完全平滑;
    一辆长途货运电动车,在一处充电站接入储能设备后,仅需20分钟便完成充电,续航超过一千公里。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李凡摊开双手,语气轻快。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模块化扩展,无论是小到社区,大到国家,都能灵活部署。”
    就在台下代表们对技术充满期待的同时,一位日韩代表站起来提出疑问:“李总,这项技术听起来的确有突破,但我们有一个问题。”
    “如果未来推广,技术核心,是否由星联完全掌控?我们的企业是否有参与的空间?”
    问题一抛出,会场内一阵低声议论,几位东南亚的参会代表,神色也微微变了几分。
    显然,他们也对资源分配和利益共享有所担忧。
    李凡不慌不忙,面带笑容回应道:“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个常规问题。”
    他语气一转,带着些幽默感继续道:“每次星联推出新技术,总有人担心我们是不是要‘通吃’。”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拿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和证明了太多次了,说得都有些烦了。”
    “但我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我们更喜欢‘共赢’。”
    “吃独食,会被撑死的。”
    台下传来几声轻笑,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
    李凡见状,接着说道:“这次的高密度储能技术,不仅是星联的,也是整个‘未来之链’的。”
    “我们将开放核心技术授权,让日韩和东南亚的企业,有机会参与研发和升级。”
    “同时,东南亚国家,将成为这项技术的主要应用推广地,直接主导区域内的能源网络建设。”
    这一番话,让日韩和东南亚参会代表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一半,但仍有几分迟疑。
    一位东南亚代表试探性地问道:“李总,具体的资源分配方案是什么?我们如何确保利益平衡?”
    李凡微微一笑,转向技术团队示意了一下。
    屏幕上跳出了一张“区域能源协作升级版”计划的草案,清晰地列出了技术授权、资源分配,以及具体的商业模式。
    李凡指着计划图表,干脆利落地总结:“日韩主导试点研发,东南亚负责能源网络的落地推广。”
    “我们星联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最后的收益,按照实际市场贡献分配。”
    台下的议论声再次响起,这次多了几分肯定。
    一位东南亚代表,轻声对身旁的同事说:“这个方案可行,星联这次还真是没留后路啊,彻底把我们绑上了战车。”
    “不过,我们本来就想向他们更加靠拢,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双向奔赴’了。”
    李凡最后总结道:“技术是桥梁,不是壁垒。”
    “星联的目标,从来不是独占全球,而是让技术造福每个人。”
    “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