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启动星际通信的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星联总部的大会议室内,屏幕上,“星链+”的全球信号覆盖图正缓缓旋转。
    然而,几个关键区域,却闪烁着红色警报。
    这是系统对复杂地形、极地、和海洋区域信号盲点的提示。
    李凡站在会议室中央,手里捏着一支笔,表情冷峻。
    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语气不容置疑:“这些盲点,是我们全球通信计划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我们无法覆盖这些区域,就谈不上真正的全球服务。”
    星链通信技术部负责人老刘率先发言:“李总,这些区域,确实是我们目前的技术瓶颈。”
    “比如极地地区,卫星角度问题,导致信号覆盖非常困难;海洋区域则缺乏足够的接收终端,信号容易丢失。”
    “那就解决它。”李凡简短有力地回应。
    老刘挠了挠头,继续解释:“目前我们在测试下一代中继卫星,但这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更复杂的部署。”
    “还有,海洋上的接收问题,需要开发全新的地面微型基站技术,这需要时间。”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
    时间与成本,是每个项目中最难平衡的因素。
    李凡没有立刻打破这份安静,而是将目光转向方东河:“方总,你怎么看?”
    方东河双手交叉,眉头微皱,显然已经在脑海中思索许久。
    他低声说道:“老刘说得没错。但我有个想法——与其集中解决单一问题,不如把卫星和地面基站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调整的系统。”
    “动态调整?”李凡挑了挑眉。
    “对。”方东河的眼睛闪烁着兴奋,“比如,我们可以部署新一代卫星中继站,让它们实时监控信号盲区。”
    “同时,在海洋和极地等特殊区域,我们试验性地铺设微型基站。”
    “这些基站可以通过无人机、漂浮装置等方式,灵活布置,形成临时信号网络。”
    老刘听完,眼睛一亮:“方总,这个想法不错!微型基站和卫星协同工作,确实可以解决很多复杂地形的问题。”
    李凡点点头,但并没有立刻拍板。
    他低头看着面前的报告,眼中多了一丝深思。
    “这个方案听起来可行,但我要更详细的数据支持。我不只是要能实现,我要的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实现方式。”
    会议结束后,技术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老刘负责协调卫星中继站的测试,方东河则带领团队研发微型基站。
    几天后,在极地的一次测试中,问题出现了。
    微型基站受寒冷气候影响,设备频繁故障,无法稳定运行。
    老刘对着屏幕上的数据一阵咬牙切齿:“这玩意儿也太娇气了吧?零下四十度就罢工,跟我们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方东河在旁边笑了一声:“你以为是家用电器?这是极地,条件比想象中还严苛!”
    两人争执不下,甚至在会议中险些拍桌。
    李凡见状,猛然一拍桌子:“吵什么!这里是解决问题的地方,不是讲废话的地方。都安静,听我的。”
    他转向方东河:“方总,设备的问题,有多大概率能解决?”
    方东河冷静了一下,回答:“需要调整材料和算法,根据我们目前的实力和技术储备,我需要两周时间。”
    “好,那你负责设备优化。”李凡再看向老刘,“老刘,中继站的问题呢?”
    “我们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直接进行海洋区域的部署测试。”
    李凡点头,语气坚定:“那就按计划执行。我不管有多难,结果只有一个——盲点必须被填补。”
    两周后,改良的微型基站在极地测试成功,它能适应极寒气候,并以无人机为载体实现快速部署。
    同时,海洋区域的中继站信号覆盖效果超出预期,通信稳定性大幅提升。
    当全球信号覆盖图上的红色盲点逐一变绿时,会议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老刘兴奋地喊道:“成了!李总,我们真的做到了!”
    李凡坐在椅子上,嘴角扬起一抹轻松的笑意:“这还只是开始。让全球无死角连接是基础,接下来,我们要让每个用户都感受到星联的改变。”
    此刻的他知道,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星联迈向全球通信霸主地位的重要一步。
    所以在周五的团队会议中,李凡再次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愿景。
    “星际通信。”
    当这四个字从李凡口中说出时,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静默。
    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人惊讶,有的人茫然,还有的人,则是眼中直接写满了不可置信。
    “李总,您说的是......星际?”老刘揉了揉耳朵,像是怀疑自己听错了。
    “没错。”李凡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但目光炽热,“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