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万岁爷。”
看到朱兴明回来,坤宁宫外的太医们,呼啦啦跪了一地。
朱兴明皱起了眉头:“娘娘如何。”
一名太医走上前,施礼道:“回万岁,娘娘病情危重,臣...”
“赛华佗呢?”
“赛大人回乡了。”
朱兴明一怔:“回乡。”
“嗯,回乡丁忧。”
“秦太医何在。”
“回万岁爷,正是秦太医给娘娘调制。”
朱兴明的一颗心沉了下去,秦太医都束手无策的病症,自己怕也是无能为力。
“滚开!”朱兴明看都没看他一眼,不再理会他。
诗诗病重,朱兴明也没了好脾气。
因为这病情来势汹汹,就连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主要是,青霉素对皇后的病情,没有丝毫作用。
“诗诗,诗诗...”
寝宫内,二十多个宫女,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皇后诗诗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都给我出去!”
随着朱兴明的爆喝,宫女们吓得纷纷施礼,退了出去。
“陛下.”诗诗的声音微弱,看到朱兴明的时候,眼神里露出了一丝光芒。
“快,快躺下、”朱兴明走过去,慌忙扶住了她。
金丝楠木雕花的床榻上,沈诗诗紧闭双眼,原本如凝脂般的脸颊此刻泛着不自然的潮红。朱兴明坐在床边,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皇后滚烫的额头,眉头紧锁。
“诗诗,再忍忍。”他低声说着,声音里满是压抑的焦灼。
沈诗诗微微睁开眼,那双平日里顾盼生辉的眸子此刻黯淡无光,她艰难地扯出一丝笑容:“陛下,您回来了。”
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朱兴明连忙扶起她,轻拍她的背脊:“朕回来了,你好好休息。”
三天了,自从皇后突发高热,青霉素竟然毫无效果,这在他穿越到这个朝代后还是头一遭。
“再去催催太医院!”朱兴明厉声道,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
殿外,十几位身着官服的太医跪了一地,众人都是紧张万分。
“陛下,秦大人到了。”暗卫孟樊超,进来小心禀报。
“让他进来。”
秦郎中,一来也并没有客套,直接施礼:“陛下,娘娘脉象奇特,时而洪大时而细弱,舌苔黄腻却又不似寻常湿热之症。臣等开的方子,娘娘服下后要么毫无效果,要么症状反而加重。”
朱兴明点点头:“知道了。”
他在等秦太医继续说下去,当初秦郎中跟着自己,朱兴明是知道他的医术的。
“微臣观娘娘症状,与家父手札中记载的“温疫“极为相似。只是不敢确定,这才不敢冒然施药。”
朱兴明若有所思:“说下去。”
秦太医深吸一口气:“家父和陈都曾随军出征,见过类似病例。患者初起高热不退,继而咳嗽带血,最后全身发疹。此症有一定的传染性。”
话音未落,一名宫女慌慌张张跑进来:“陛下!锦绣姐姐也发热了,症状和娘娘一模一样。”
朱兴明脸色骤变,瘟疫二字如重锤般击中他的心脏。他猛地转向秦修:”可有治法?”
秦修面露难色:“家父只记载此症凶险,十人之中能活三四已属万幸。”
一定有办法,一定有办法的。
朱兴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此时万不能心神大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闭上眼睛,在记忆中搜寻前世读过的医书。突然,一个名字闪过脑海,叶千士,《温热论》。
“叫上太医院所有太医,都随朕来。”朱兴明站起身。
御书房内,朱兴明看着这群太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不是与皇后症状相符?”
太医们面面相觑,纷纷施礼:“陛下明鉴,娘娘确实是温邪所至,奈何汤药所不能及。”
“用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黄芩...再加一味安宫牛黄丸。朕不知其君臣佐使之道,如何配比,你们自己研究。”朱兴明最后拍板。
秦太医犹豫着说道:“此方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不知是否对症。若是用药不当,娘娘恐怕...”
“那就先用那几个患病宫女实验,照朕说的做。”朱兴明冷冷的说道。
“臣等领旨。”
陆续又有宫女患病,症状都和皇后类似。
太医们,按照朱兴明的药方重新配比,摸索着给药。其中,一个宫女次日暴毙,让众人心惊胆战。
而另外两个,则症状减轻、
太医们不敢擅专,将此事告诉了朱兴明。
朱兴明皱起了眉头:“朕,亲自来。”
当夜,朱兴明守在坤宁宫,亲自为沈诗诗喂药。药苦异常,沈诗诗喝了一口就皱起眉头。
“乖,喝完它。”朱兴明柔声哄着,像对待孩子一般:“朕尝过了,虽然苦,但有效。”
朱兴明心疼地将她搂在怀中,一勺一勺地喂完药。夜深人静时,他坐在床边,握着皇后发烫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面容,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的变化。
三更时分,沈诗诗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些。朱兴明伸手探她额头,惊喜地发现热度稍退。
秦太医接着仔细诊脉后,面露喜色:”陛下,娘娘脉象已比昨日和缓,此方果然有效。”
朱兴明长舒一口气,这才感到一阵疲惫袭来。但他不敢松懈:“继续按方服药,密切观察。另外,立刻隔离所有接触过皇后的宫人,宫中各处熏醋消毒。”
“陛下...还没歇息...”沈诗诗睁开眼,气若游丝。
朱兴明握住她的手贴在脸颊:“朕不累。诗诗,你感觉如何?”
“好多了,”沈诗诗轻轻回握。
朱兴明眼眶发热。沈诗诗是他最大的慰藉。
“朕一定会治好你。”他低声说道。
次日清晨,更多坏消息传来。除了锦绣,又有三名宫女和一名太监出现发热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御膳房的一名厨娘也病倒了,这意味着瘟疫可能已经扩散到宫外。
朱兴明立即召集内阁大臣商议对策,群臣议论纷纷。
好在防治瘟疫,朝廷早已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紧闭城门,只许进不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