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大坝还没修,就遭到百姓血书阻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自打隋亡后,每个朝代都不喜欢建造这样的国家工程了。
    周闯和庞之秋,也因为水库的问题在宿舍讨论起来。
    庞之秋说道:“陛下是想在自己任上根本解决大河的水患问题啊。”
    周闯也说道:“那是自然,陛下千古一帝,有些事当然是在陛下任上更容易解决。”
    庞之秋也点点头。
    现在李天的威望,已经超越了开国皇帝。
    而且这种威望,不是靠压迫群臣换来的,是用一件件事件证明他是对的。
    当一个皇帝一直正确,一直比大臣们高瞻远瞩,永远可以带领武将打胜仗。
    那就没有大臣可以阻挡这位皇帝。
    因为反对皇帝的政策,反倒被打脸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现在压根没有大臣敢质疑皇帝的决定。
    因为之前质疑的人全部被打脸了。
    陛下要建水坝,自己掏了银子。
    户部虽然不舍,可是也下拨了专门的款项。
    周闯说道:“陛下是想彻底的解决问题,但为何不跟铁路公司一样,发行债券呢?”
    “上次铁路公司的股票尽管下跌了许多,但仍然是传家的铁庄稼啊。”
    庞之秋却摇了摇头:“周兄此言差矣,建铁路这件事,是可以赚钱的。”
    “但是修水坝就不一样了,修水坝不光不赚钱,还是个使银子的无底洞。”
    “朝廷如果发行水坝的债券股票,固然可以筹集资金,但也伤了朝廷的气运。”
    周闯说道:“修造水坝,是利国利民的幸事,发行债券难道不好吗?”
    “总会有人愿意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庞之秋摇了摇头:“发行股票,就得为股东服务。”
    “你想想,如果京都权贵买了股票,他们会甘心做慈善吗?”
    周闯想了想,摇了摇头。
    从古至今,那些顶尖的人全是心狠手辣的。
    若是让他们亏本,那群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周闯明白了庞之秋的意思。
    朝廷如果发行股票,那些买了股票的权贵们,就变成了水坝公司的股东。
    他们若是成了股东,一定会影响操控建造水坝。
    虽然有陛下在,那群权贵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这座水坝得修造几十年,届时朝廷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所以不如由朝廷全部掏钱,把这个小池底水坝好好修造。
    周闯轻叹了一声:“陛下不愧是千古一帝,这是不给子孙留后患啊!”
    “是啊,陛下就是这样,陛下是想自己彻底解决水患,了结了这个问题!”
    圣上要治河的消息,通过新邸报在大周传开了。
    大河水患多年,治理大河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没想到,朝廷这次的手笔居然这么大!
    搬迁小池底周围三府十二县的消息,却在当地掀起了风波。
    三府十二县听闻自己要搬迁的消息,当然是十分的惶恐。
    原本在古代,安土重迁是很正常的事情。
    除非是闽南那种竞争太过激烈,难以生存的地方,寻常百姓一般是不会离开故土的。
    也是因为这个时代背景下,离开故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且不说本地人的排外心理,想要立足非常不易。
    在同乡故土,还能讲究几分情面。
    即便是当地的乡绅老爷们,也能留一条活路。
    这也是为何工业化开始时,只能吸引城市工人的原因。
    让城市周围农村的人入城打工,都已经十分艰难了。
    若不是城市工资高,可以养活一家人,大多数百姓是不会选择背井离乡的。
    现在这种集体搬迁,更是掀起了极大的恐慌。
    三府十二县全开始闹了起来。
    当地知府和知县全部尚书,请求朝廷收回方案。
    除了活人不好搬迁,死人也是极难处理的。
    三府十二县里,有许多墓地。
    这些全是当地百姓的祖坟。
    如果这三府十二县变成水坝,那他们的祖坟就要被水淹了。
    这也是百姓们难以接受的事情。
    当地的官员当然也是一百个不愿意。
    在当地为官,属于主场作战,关系全在本地。
    朝廷虽然说安置他们,保留之前的待遇跟身份。
    可是去了别人的地盘,哪有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安稳。
    知县知府的利益,也全跟当地百姓捆在了一起。
    他们也不想朝廷淹了他们的地盘。
    内阁原本以为这只是当地百姓不懂事的闹剧。
    但是没想到,这场闹剧愈演愈烈,居然闹出了人命!
    三府十二县万人联名,请求朝廷撤回方案。
    为此甚至还闹出了许多事情。
    有重病老人上吊自杀,就是为了可以葬进祖坟里。
    也有冲动的年轻人奉上血书,请求朝廷不要搬迁。
    这场风波可以说愈演愈烈,新邸报上都刊发了抗议的新闻。
    内阁下了堂令,厉斥三府十二县的知县知府。
    紧接着吏部罢免了三个闹得最厉害的县令职务。
    然后京都派出御史,搜集三府十二县的民意。
    总算是把事情暂且压下去。
    但让内阁没想到的是,原本逐渐平息的事态,却被李天又掀了桌子。
    “什么?百姓不肯搬迁?”
    李天听到小魏子的汇报,才知道出了这样的乱子。
    “百姓安土重迁,不愿意搬迁也属正常。陛下不必担心,内阁各位大人会妥善处理的!”小魏子说道。
    “内阁是怎样处理的?”
    “回禀陛下,内阁申斥了知县知府,又贬谪了三名带头抗议的县令。”
    李天立马说道:“贬谪?”
    “把那三人的履历给朕拿来看看!”
    小魏子立马派人去吏部拿来了三人的履历。
    这三人里,一名是跟吕为宾一样的同榜进士。
    只是这个叫做雷铮的进士名次靠后,没有跟吕为宾一样进入翰林院。
    他补了一个知县的空缺,一直做到了现在。
    由此可见,这个雷铮应该是没什么背景的人。
    若是有背景的进士,一定可以授一个大县的官儿。
    起码不会是小池底周围这种穷地方的知县。
    雷铮算是愣头青,那另两名知县就是典型的不得志了。
    薛志清是另一个县的知县,他乃先皇时期的举人。
    一路从主簿,花了近十年的功夫,才做成了知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