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田税增加?给朕申斥内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办法井川浩三最后找来了倭国镇抚使杨振。
    “镇抚使大人,现在倭国的粮价已经翻了三倍,若是继续上涨,恐怕倭国要生变啊!”
    杨振摸了摸下巴:“粮价上涨是市场的变化,首辅大人来找我,我能如何呢?”
    井川浩三说道:“镇抚使大人,想来一个混乱的倭国,也不是大周想要的吧?”
    杨振想了想开口道:“首辅大人想如何?”
    井川浩三咬牙说道:“我代表倭国承诺,以后不会再研发蒸汽机,放弃工业发展!”
    “我想要一批低价的粮食,我知道您能做到。”
    杨振看着井川浩三说道:“这还不够。”
    井川浩三继续说道:“我会组织一场工匠交流会,把倭国技术熟练地工匠介绍去大周工作。”
    “你看,这些工匠在大周工作,可以在大周赚钱,还可以把钱汇回倭国来。”
    “他们在外务工,也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
    “首辅大人,这算不算一个好办法?”
    井川浩三脸色苍白。
    放弃钻研蒸汽机,这种话可以随便许诺。
    倭国人做过的背信弃义的事多了。
    但是杨振是釜底抽薪啊!
    如果让工匠到大周工作,相当于断了倭国的根。
    倭国再也没法研究自己的技术了。
    井川浩三脸色苍白。
    只听杨振说道:“首辅大人,你好好考虑一下吧。”
    不日,大批大周商人,带着许多的粮食前来倭国。
    当粮食船停靠在倭国港口时,倭国的百姓沸腾了!
    那些囤货奇居的楚萨商人,立马损失惨重。
    这些大周商人出售低价粮食,很快就压下来了暴涨的粮价。
    倭国的粮价,终于降了下来。
    与此同时,倭国内阁与镇抚使签订了一条工匠外派的合约。
    倭国把两千名工匠送去大周工作。
    大周提供运输船,把这些匠人带到大周。
    而倭国可以抽取工匠的一部分佣金。
    这项合约还规定,倭国今年还要继续向大周派遣一万名匠人。
    这份合约,掩盖在粮价暴跌的好消息里。
    但是此时,李天却在御书房里大发雷霆。
    “什么?户部依然在增收!”
    “各地的田赋为什么又增加了!”
    李天拿着账簿问道。
    小魏子下跪说道:“田赋是比照产出来征收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改粮田为经济作物了,所以田税增加了不少。”
    小魏子继续说道:“现在余杭的农田,大多数都种成了桑树。”
    “闽南地区的田都种成了茶叶。”
    “关中和西北地区,适合种植棉花,这些地区全改成了种棉花。”
    “经济作物的价格比粮价贵得多。”
    李天气的把户部的账簿丢在地上。
    “胡闹!各地官府也不管?”
    小魏子仍然跪着说道:“可以增长百姓收入,各地官府支持还来不及,怎么会管呢?”
    李天愤怒的说道:“传命,申斥内阁!不准这样下去了!”
    小魏子战战兢兢地问道:“但是陛下,要如何申斥内阁呢?”
    李天憋了许久说道:“就说得保证粮食安全!传命,下个月不准再增长田税了!”
    等到小魏子把旨意送去了内阁。
    内阁两位阁老都懵了。
    田税涨了,陛下居然不高兴了?
    此时内阁的两位大人关系紧张。
    当然没法和从前似的坐在一块协商。
    齐顺义枯坐了半天,再次召见了吕为宾。
    “吕大人,你最了解陛下的圣意了,陛下这次为何会生气呢?”
    吕为宾思考了片刻,说道:
    “陛下说的对,现在各地追逐经济,会导致国家安全出现问题。”
    “首辅大人,倭国最近出现的粮食危机,您知道吧?”
    齐顺义点点头。
    这次利用粮食危机打劫倭国的计划,杨振通报过内阁,齐顺义当然知道。
    吕为宾说道:“我大周的人口,远超于倭国。”
    “现在南洋粮价波动,对我大周的影响如何?”
    齐顺义沉吸了一口气。
    吕为宾继续说道:“我知道,南洋是大周的藩属国,咱们大周的周转空间,当然比倭国强。”
    “但是所有的粮食都依赖进口的话,万一出现风暴,航运断绝如何是好?”
    齐顺义落下一滴冷汗。
    是啊,如果发生那样的情况。
    自己这个首辅大人,岂不是在劫难逃?
    全部依赖南洋的粮食,若是真的出现灾荒。
    那大周这么多人都没得吃了。
    那该会有多么可怕?
    齐顺义可是见识过粮荒的恐怖!
    大周朝廷可没法满足全大周的粮食。
    齐顺义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才明白,陛下的考虑有多么的深远!
    是啊!
    确保粮食的基本产量,大周的粮食才能安全!
    如果大周的府县,都看重利益转种经济作物!
    那大周就没有粮食安全。
    以后若是发生叛乱,或者出现交战。
    南洋的海运断绝,那大周就要被人捏住脖子了。
    当年余杭漕运,扼住京都脖子的经历还在眼前!
    齐顺义说道:“吕大人,你说的没错!朝廷不可以只看眼前的利益!”
    “还是圣上目光长远啊!”
    内阁与六部达成了一致。
    各地需要保证一定规模的农田。
    工部与户部一起计算出一个界线数,全大周本土的农田规模不得低于这个标准。
    各部门忙活起来,而各地的知县知府收到这个命令,全部大骂朝廷!
    说到底,现在地方上考核,不还是看当地的“经济”吗?
    经济如果发达,像华江府和余杭这些地区,那么人口当然增长。
    不发达地区的地方,为了谋生当然会到那些发达地区发展。
    而那些大型工矿城市,当然有吸引人口的能力。
    而经济不发达,当然也没法阻止人口向外流动,去追寻更好的生活。
    若是本地没有产业,就更惨了。
    本地若是没有产业,那么就会人口流失。
    现在大周的工业还在快速发展阶段。
    工坊需要工人,城市中需要人口。
    而城市里货品多,也对人口有致命的吸引力。
    而文教这种东西,更是与经济直接挂钩。
    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也教育好。
    这是古今中外都不变的道理。
    穷苦的地方,光是活着就得竭尽全力了,哪有精力去念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