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新诸子百家,倭国小名飘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巡回法院也让南洋快速安定下来。
    曾经繁杂的局势,在范建强有力的治理下,快速的走向了安定与繁荣。
    只要不犯大周律,南洋就是贸易的圣地。
    但若是犯了罪,那就会有一道判决送罪犯下黄泉!
    刘文卓是黄老学派的门生。
    黄老学派,有一点跟法家是相像的。
    他们全部尊重法律。
    只是法家觉得,法律是统治的辅助工具,朝廷建立律法是为了更好的治理。
    所以在法家眼里,律法只是术罢了。
    以法命名的法家,其本质上并不觉得法是多么神圣的东西。
    他们时常会修改法律,来适应自身的需求。
    所以范建在南洋推行的律法,其实只是想让大周更好的统理这里。
    实际上范建也做到了。
    自从巡回法院开始实行后,只用了不到两千人,就掌管了整个南洋。
    现在南洋四处的治安好了许多。
    这也引起了新一轮的发展。
    可是黄老学派不一样。
    刘文卓在土澳弄得那套,与南洋都护府的这套完全不一样。
    不过土澳也有土澳的情况在。
    刘文卓说道:“土澳现在有十万户,三十九个镇子,可是读书人很少。”
    “现在土澳全是朝廷与南洋的流放者,或者躲避中原律法的人。”
    “还有些闯荡而来的冒险者。”
    刘文卓巡游了土澳,总算在土澳组成了一套简单的秩序。
    刘文卓说道:“土澳地大可是人稀少,那些镇子又十分的分散。”
    “想要跟南洋一样,成立统一的管理有些困难。”
    “所以我就让每个镇子自治,在大周律的框架里,自我管理就好了。”
    范建听的很仔细,开口问道:“小镇怎样管理好自已呢?”
    刘文卓说道:“城市里的成年男性,一起选举一人担任镇长。”
    “镇长相当于县令,管理镇上的所有事务。”
    “由镇长来任命治安官等,治安官处理侦查案件,审讯犯人,抓捕犯人和处决犯人。”
    “别的事情,就交由镇上一起商议解决。”
    范建摸了摸胡须,身为法家的信徒,他是难以接受这种模式的。
    这相当于放弃了朝廷的管理,这是法家所不能接受的。
    可是黄老学派,就是讲究一个清静无为。
    着重强调朝廷的统筹能力,而朝廷只需制定规则,下面的怎样弄,就是下面的事了。
    只有汉初时,文帝景帝是曾以黄老学派为国家大政。
    那时刚经历完秦末动乱,人口大量减少。
    在那时,休养生息就是最好的国策。
    在黄老学派执政的那段时间,汉朝果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现在土澳的情况,和汉初很相像。
    土澳地大物博,可是人口稀少。
    要是土澳也设立官府,然后跟大周一样事事都管。
    那么由于镇子分散,就得开设很多官府,这也需要许多的开支。
    更主要的是,还需要大批的读书人。
    但是土澳这种地方,现在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哪有读书人愿意过来呢。
    所以刘文卓的这一套,正好符合了土澳的情况。
    现在的新池州镇,是周围的模范镇。
    在新池州镇里,建立起了配套的矿产设施。
    大周派遣来的技术人员,率领镇上百姓建造了矿山。
    镇上别的人,则给矿山提供服务。
    整个新池州镇,成了土澳远近闻名的富饶地区。
    刘文卓在新池州镇待过一些日子,他对新池州镇的体系并没有什么调整。
    而是增加了镇长与治安官的作用,让他们自我好好管理。
    这也是在土澳缺乏读书人的情况下,无奈的举措。
    不过黄老学派也非常重视教化的重要性。
    像是新池州镇这种富饶地区,已经开始需要读书人了。
    刘文卓动用自已在新邸报的底蕴,在新邸报刊发了招募的启事。
    希望可以招募一些在大周混不下去的读书人。
    两个地区,却有两套思想在统理。
    刘文卓和范建也在隐晦的较劲。
    这是两个学派的理念争斗,并非私人的斗争。
    究竟是谁的学派更厉害呢?
    这就并非短期可以看见结果的了。
    这样的学派争斗,在大周的很多地方上演着。
    人们把诸子百家的理念,从故纸堆里掀出来,加上自身的理解后,成为了新诸子百家。
    新诸子百家,也在不停地演变,形成更为完备的理论。
    在大周的各地,冒出来各色各样的试验田。
    新型的百家齐放,正在悄然的酝酿中。
    大周就像是一个花圃,各色花朵争妍斗艳。
    而与此同时,大周最近的两个藩属国,日子却不好过。
    闹得最厉害的,当然是倭国。
    自打倭国弄出什么贵族院以后,倭国的王城就成了一团浆糊。
    更可怕的是,这些好像都没有平息的苗头。
    经过好几次“激烈”的协商。
    在井川浩三使足全力,可算是控制着这群地方小贵族以后。
    贵族院终于敲定了推选首辅大臣的时间。
    在大周倭国镇抚使的“提议”下,贵族院将会推选出七个大臣。
    分别首辅大臣,负责统御百官,统括全局。
    吏部大臣,管理整个倭国的官员人事。
    户部大臣,管理整个倭国的经济。
    兵部大臣,管理整个倭国的军事。
    礼部大臣,管理整个倭国的文化。
    刑部大臣,管理整个倭国的律法。
    工部大臣,管理整个倭国的建造。
    这七位大臣,全部在倭国的大贵族里公推出来。
    井川浩三当然是对首辅大臣的位置势在必得。
    井川家原本就是护倭校尉,井川家统治的地盘占据了倭国的一半。
    这个位置,他也没什么竞争者。
    虽然没有竞争者,可是井川浩三也害怕意外。
    因为按照大周提供的规则,必须得有三成的贵族支持才成立。
    所以井川浩三仍然派出自已的心腹,不停的去拉拢那些小贵族。
    没成想一拉拢,可把井川浩三气坏了。
    这群小贵族,现在已经飘了。
    他们忘了自已叫什么,甚至忘了自已吃的谁家饭。
    许多人直接狮子大开口,要珠宝要黄金,还有要女人的。
    这下子气坏了井川浩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