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特战队出动,高丽彻底成为大周傀儡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可是全敏浩也是个人精,他虽然亲近大周,可是并没完全卖了高丽。
    全敏浩也和倭国的井川浩三一样,心里有学习赶超大周的想法。
    高丽相比倭国,跟中原的接触更多。
    分分离离,这个地方有时是中原文明的附庸,有时是藩属国。
    有时索性就被中原文明完全占领。
    隋唐时期,高丽也曾野心膨胀。
    最后是隋唐两朝征伐高丽,最后才打趴了高丽。
    所以大周对于高丽的政策,仍然是牢牢掌控。
    此时的高丽镇抚使田亮,正在翻阅从京都发来的新邸报。
    刚看完重商论后,田亮正在认真的阅读《海权论》。
    刚看到第一层防御圈,田亮就忍不住赞叹:
    “写得好啊!”
    他的幕僚开口道:“镇抚使大人,高丽执政的使者还在门外,您看如何是好?”
    田亮摆摆手说道:“不急,待本官先看完这本书!”
    田亮是外派官员,他对于海洋的认知更加深刻。
    这个防御层的想法,田亮也有过模糊的念头。
    但是像庞之秋这样,统括的阐述海权的重要性,并且提出清晰的战略构思的书籍。
    让田亮的思路彻底打开了。
    是啊!大周必须得把高丽牢牢掌控在手中,这样才会海洋安全!
    不管是倭国还是高丽,这全是大周近海的屏障防御。
    这个重要支点不容有失。
    看完了这一段,田亮终于做了决定。
    高丽不能乱!
    朝廷需要一个忠心的高丽,而非一个一盘散沙的高丽。
    朝廷需要高丽的农产品,需要高丽的贵族消费大周的奢侈品。
    朝廷还需要一个可以牵制北莽的高丽。
    这一切全需要高丽的稳定。
    田亮立马说道:“把新成立的特战队派给高丽执政,帮助他镇压日城的叛乱!”
    “遵命,镇抚使大人!”
    在小朝廷来回踱步的全敏浩,终于得来了大周的支持。
    大周派来了一支五百人的特战部队。
    这是田亮担任高丽镇抚使后,成立的特战部队。
    这是在大周军队里,挑选出的精锐将士。
    将士们修习轻功武籍,学习飞檐走壁。
    他们还配备了一种短支的步枪。
    特战队,就是这个队伍的名字。
    这个特战部队,就是用作执行特殊任务的。
    他们每个都蒙着黑色的头巾,看不出原本的面目。
    大周终于派了救兵,全敏浩大喜过望。
    只是人有一点少。
    罢了罢了。
    全敏浩立马让特战队启程,去日城平定叛乱。
    接下来的事就毫无意外了。
    本来就是临时起事的日城义军,哪里是训练有素的特种队员的对手。
    日城的义军首领被逐一清除,然后特战队攻陷了日城的指挥部。
    这群义军的首领死的死,俘的俘。
    叛乱被迅速镇压。
    接下来,全敏浩对于这些差点推翻他的读书人也没客气。
    他血洗了日城的书院,连没有参与叛乱的学子也全抓起来。
    他们被削去脑袋,堆在日城做成京观,用来警醒高丽别的读书人。
    参与日城叛乱的八千多义军,也全都被全敏浩坑杀。
    这里面还有许多原本就是百姓,被叛军裹挟的普通人。
    日城之乱的快速平定,的确震慑了别的义军。
    但是全敏浩这下子也是尽失人心,成了高丽人人喊打的角色。
    而这次的叛乱,全敏浩也失去了手上仅有的独立力量。
    亲卫兵的丢失,让全敏浩只得全心全意的投靠大周。
    就连他的亲兵,也全都换成了大周人。
    高丽和倭国并不知道,在《海权论》刊发以后,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大周所有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必须得牢牢掌握倭国和高丽。
    可是这两个藩属国都很独立,不可能跟吞并大越那样化成郡县。
    所以掌握傀儡,平衡控制,成了两地镇抚使默契的想法。
    经过这样一轮折腾,全敏浩和井川浩三,也完全没有了雄心壮志。
    现在他们彻彻底底的成了傀儡,完全倒向了大周。
    汕州商人秦旺福一家,乘坐火车回到了汕州。
    这次,秦旺福没有再拿所谓的大家长派头。
    而是把店里的事情全交给儿子秦峰陆来操办。
    毕竟自己岁数也大了,家里生意迟早会交给儿子的。
    秦峰陆也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
    他首先找到了汕州老乡,托关系找到了华记酿的老板。
    华记酿是泸州的名酒。
    泸州商人和汕州商人,是两大商业群体。
    但是两个团体之间也并非对立,两方也是有交流的。
    很快,秦峰陆在同乡的帮助下,买到了华记酿灌装流水线的设计图。
    其实这个东西也不算复杂。
    用烧好的玻璃瓶装酒,然后拿铁皮瓶盖来封口。
    只用十几名工人,每天就能打包上千瓶的华记酿。
    买到流水线的设计图后,秦峰陆又找来一批玻璃匠人。
    他采买了一千个玻璃瓶以后,把自家的凉茶开始灌进这些玻璃瓶里。
    秦记凉茶的招牌被印刷在纸上,贴在玻璃瓶上面。
    灌入的凉茶放凉以后,秦峰陆也没有在自家的店铺里兜售。
    秦峰陆找到了汕州饭店酒楼的老板,给他们推销秦家的凉茶。
    凉茶这种东西,属于做着费劲,吃了还不讨好。
    凉茶需要好几种药材,还得精心的熬煮。
    但是汕州街头巷尾全有凉茶,酒楼自己来做凉茶就属于费力不讨好。
    所以大多数酒楼是不贩卖凉茶的。
    秦峰陆这种玻璃瓶装的凉茶,看着倒是十分的精美。
    反正放在店里售卖,秦峰陆的定价也并不高。
    如果回收玻璃的话,价格算下来跟在店里的售价差不多。
    这些饭店酒楼的老板,当然欣然接受了秦峰陆的要求。
    秦峰陆还在每家酒楼都派了一个伙计。
    这个伙计在酒楼负责兜售凉茶,同时回收玻璃瓶。
    若是遇到忙的情况,也会帮酒楼做点杂活儿。
    这个举动让许多老板对秦峰陆很有好感,秦记凉茶很快就在汕州铺开。
    凉茶的销售网铺设一行字,秦记凉茶独特秘方的优势就出来了。
    秦记凉茶的口感原本就不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