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不死不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她望向窗外,晨光初透,“况且……他说‘等我’。我不去,谁替他守住这份清明?”
    三日后,一辆不起眼的商旅马车驶入长安城西门。驾车的老仆佝偻着背,身旁坐着位戴帷帽的妇人,怀抱药箱,神情肃穆。守城兵卒例行检查,翻开文书见是“敦煌春风堂苏氏,奉诏入宫会诊”,便挥手放行。无人注意到,那枚盖有御医院印鉴的通行令,实为夜无尘连夜伪造。
    入夜,苏绾换上太医署女官服饰,由夜无尘亲自引路,潜入冷宫偏殿。柳妃尸首停于灵堂中央,面色果然如生,嘴角微扬,似在酣梦中微笑。四周燃着驱邪艾草,铜铃轻响,却压不住空气中隐隐甜腥??那是梦蛊寄生后的余毒。
    “时间不多。”夜无尘低声道,“寅时三刻宫门落钥,我们必须在此之前离开。”
    苏绾点头,点燃特制熏香,将“醒魂散”均匀洒于柳妃口鼻周围。随即以银针刺其百会、神庭、印堂三穴,口中默念《黄帝内经》安魂咒语。约莫半炷香工夫,尸体忽然颤动,眼皮剧烈抽搐,竟缓缓睁开!
    一双空洞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房梁,喉咙里发出咯咯声响,如同梦呓。
    苏绾俯身靠近,轻声问:“柳妃娘娘,是谁让您恨我至此?”
    尸体嘴唇微启,吐出断续话语:“……是你……抢走一切……姐姐的孩子……本该是太子……你却扶那个野种登基……”
    “哪个野种?”苏绾追问。
    “赵承琰……不是先帝血脉……他是……赵景灏与宫婢私通所生……我知道……因为我亲眼见过那份亲子契……藏在……紫檀匣中……凤仪殿夹墙……”
    话音未落,尸身猛然抽搐,双眼翻白,嘴角溢出黑血。熏香骤灭,屋内阴风大作。夜无尘一把拽开苏绾:“快走!有人启动了机关!”
    两人冲出灵堂,身后轰然倒塌,整座偏殿陷入火海。待禁军赶到扑灭大火,只余焦木残垣,再无痕迹可查。
    回到隐秘宅院,苏绾瘫坐椅中,冷汗涔涔。
    “原来如此。”她声音沙哑,“柳妃坚信赵承琰非正统,是因为她掌握着赵景灏的私生子证据。而今她死,证物藏匿之地暴露,幕后之人必然抢先下手。”
    “凤仪殿夹墙?”夜无尘皱眉,“那里早已封死多年,唯有先帝亲信才知入口。”
    “我知道。”苏绾抬眸,“当年是我亲手封的。”
    十年前,先帝弥留之际召她入宫,交出一份密档:赵承琰确为赵景灏庶子,但先帝怜其聪慧仁厚,收为养子,立为储君,并逼赵景灏写下永不争位的血书。为防后患,苏绾依遗命销毁所有旁证,唯独留下一份副本藏于凤仪殿夹墙,以备非常之时澄清真相。
    “若这份契书落入叛党手中,便可伪造‘先帝遗诏’,宣称赵承琰篡位,进而拥立其他藩王。”苏绾沉声道,“他们不需要真的改朝换代,只要制造混乱,让百姓质疑皇权正统,就够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取出来。”夜无尘决然道。
    “不行。”苏绾摇头,“明日便是春社祭天大典,满朝文武齐聚太庙。若此时擅闯凤仪殿,形同谋逆。唯有等到祭典结束,陛下返宫途中,我亲自拦驾呈禀。”
    翌日清晨,长安城万人空巷。天子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鼓乐声中,赵承琰身着衮冕,缓步登上祭坛。他面容清减,眉宇间透着疲惫,却依旧挺拔如松。当司礼官高唱“敬告天地,册享千秋”时,忽有一道白色身影从侧道奔出,跪于御道之前!
    “臣女苏绾,有要事启奏!”
    全场哗然。
    赵承琰瞳孔骤缩,几乎失手摔落玉圭。他强自镇定,挥退欲上前驱赶的侍卫,亲自走下台阶。
    “你……为何在此?”他声音极轻,几不可闻。
    “因为有人要毁掉您的一切。”苏绾仰头看他,眼中泪光闪动,“柳妃临终显魂,说出真相??您非先帝亲子,而是赵景灏庶出。此事实有,但先帝早已认可您的身份,并留有血书为证。如今逆党欲掘凤仪殿夹墙,盗取伪造文书,动摇国本。”
    赵承琰神色剧变:“你说柳妃显魂?”
    “是梦蛊残念。”苏绾递上一枚染血的银针,“这是我从她体内取出的蛊虫残骸,可交钦天监验证。若您不信,可派心腹即刻封锁凤仪殿,我愿以性命担保,三日内必找出真凭实据。”
    风拂过祭坛,吹乱她的帷帽。十年光阴,未曾磨灭这一眼清澈。赵承琰久久凝视她,终于抬手扶起:“老师说过,真正的忠诚,不在誓言,而在危难时仍肯归来。”
    他转身下令:“传朕旨意,暂停回宫仪仗。即刻开启凤仪殿禁地,由苏太傅之女主持查验,任何人不得阻挠!”
    三个时辰后,夹墙暗格开启。尘封已久的紫檀匣重现人间。当赵承琰亲手打开,看到那份泛黄的亲子契与父亲亲笔签署的认养诏书时,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原来……我一直都知道。”他哽咽,“可从未像今天这样,真正相信自己配得上这身龙袍。”
    苏绾站在门外,没有进去。她知道,这一刻属于他与先帝,属于一个被质疑了三十年的灵魂,终于迎来迟来的加冕。
    当晚,赵承琰召见群臣,当众宣读两份文书,并将伪造契书的嫌疑犯??原凤仪殿掌事太监当场杖毙。同时下诏:
    **“自今日起,废除‘贵妃’封号,追贬柳氏为庶人;昭雪司彻查当年构陷苏家旧案,凡牵连者一律平反;另设‘明镜台’,专供百姓匿名举报贪腐,直通御前。”**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有人称颂天子英明,也有人暗骂苏绾多事。但更多的人,在春风堂门前点燃了长明灯??那是百姓心中最朴素的敬意。
    七日后,苏绾悄然离京。临行前,赵承琰送至城门外,手中握着一只小小锦囊。
    “这次,我没有写信。”他说,“但我把‘等我’两个字,刻在了玉片上。你带在身上,就像我陪着你。”
    她接过,指尖触到玉面光滑微凉,却仿佛有温度渗入心底。
    “记住承诺。”她轻声道,“打赢之后,放我走。”
    “这一次,”他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不再挽留。”
    回到敦煌,桃花已谢,新叶成荫。春风堂前,孩童嬉戏,药香袅袅。苏绾每日依旧问诊施药,仿佛从未离开。只是夜里,她总会多点一盏灯,挂在门楣之下。
    某夜,阿桑忍不住问:“师父,您真的相信他会来吗?”
    苏绾望着星空,轻轻抚摸那枚玉片。
    “我不知道。”她说,“但有些人,注定要在风雨尽头相遇。就像春风总会吹散寒冬,就像阳光终将穿透云层。”
    她笑了笑,眼角细纹如花绽放:“我等的不是某个结局,而是那份始终未变的心意。”
    远方驼铃响起,一支商队缓缓而来。为首之人翻身下马,摘去斗篷,露出一张熟悉而沧桑的脸??竟是夜无尘。
    “京城传来消息。”他喘息未定,“皇上解散东厂,裁撤影阁,亲自审理冤狱三百余件。他还……在紫宸殿外种了一棵梅树,说是等某人回来时,正好开花。”
    苏绾怔住,继而低头笑了。
    窗外月色正好,灯影摇曳,映照着门楣上那块斑驳木匾??“春风依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