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徐清盏应声退下。
不大一会儿,胡尽忠哈着腰走了进来:“万岁爷,您叫奴才有何吩咐?”
祁让看他点头哈腰,龇着牙,眯着三角眼笑得一脸谄媚,到了嘴边的话又问不出来。
顿了顿,搁下笔,扭着脖子道:“朕累了。”
“哟,万岁爷辛苦了,要不奴才给您捏捏肩?”
祁让很失望,抚额道:“朕头疼。”
“那肯定是看折子累着了,要不奴才给您揉揉?”
“……”祁让不禁有些气恼,冷着脸剜了他一眼。
胡尽忠吓得一个激灵,三角眼骨碌碌转了......
皇后被软禁在冷宫,昔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徐清盏深知,皇后的倒台只是第一步,要彻底肃清朝堂中的隐患,还需进一步行动。他开始秘密调查皇后一党余孽的下落。
此时,朝中关于废后的呼声渐高。老丞相带头上书,列举皇后诸多罪状,请求皇帝明断。皇帝却迟迟未做决定,每日借酒消愁。徐清盏看在眼里,明白皇帝内心挣扎。夫妻多年的情分,让皇帝难以痛下杀手。
为了稳定局势,徐清盏建议暂时保留皇后名位,但将其所有权力剥夺。这一提议得到大多数大臣支持。同时,他暗中安排心腹监视皇后动向,防止其东山再起。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风波已定时,一个惊天秘密浮出水面。原来皇后早年曾与一位江湖术士有染,并生下一子。这个孩子被秘密送至民间抚养,如今已长大成人。若此事曝光,将直接动摇皇室根基。
徐清盏得知真相后陷入两难。揭露此事可彻底击垮皇后,但也会对皇室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暂时封锁消息,转而着力清除皇后党羽。
与此同时,北方边疆再度传来警报。少数民族部落内部出现分裂迹象,部分激进分子主张趁机南下。徐清盏意识到,这极可能是某些势力在背后挑唆。他立即派遣亲信前往边境,加强防御部署。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战事,徐清盏提出整军经武计划。他建议裁撤冗员,精简军队编制,同时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这一提议遭到守旧派强烈反对,认为会增加国库负担。
面对阻力,徐清盏采取迂回策略。他先从地方藩王入手,说服几位开明藩王出资赞助军备改革。然后逐步扩大影响力,最终赢得更多大臣支持。在他的努力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军逐渐成型。
正当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时,皇帝突然宣布要禅位给太子。此消息令满朝哗然,徐清盏更是大感意外。他清楚地看到,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解脱的神情。
经过深思熟虑,徐清盏决定支持皇帝退位。他认为,只有新帝登基,才能打破当前僵局,推动更大范围的改革。同时,他也开始暗中培养太子,使其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
禅位大典当天,天空晴朗。新帝即位后,立即颁布一系列新政,包括减免赋税、开放言路等措施。这些举措深受百姓欢迎,为朝廷赢得了民心。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天下太平时,一封匿名密信送到徐清盏手中。信中透露,某位藩王正秘密联络各方势力,意图趁新帝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叛乱。徐清盏眉头紧锁,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迅速召集心腹商议对策。有人建议立即调动新军建立戒备,以防不测;也有人主张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剿灭叛乱苗头。经过激烈讨论,徐清盏最终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加强京师防卫,另一方面派出密探深入敌营搜集情报。
与此同时,徐清盏注意到,朝中一些大臣对新政持观望态度。他明白,这些人可能与叛乱势力有牵连。于是,他巧妙利用手中的证据,逐步瓦解潜在反对力量。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惊人内幕浮出水面。原来,此次叛乱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个势力共同策划的结果。其中包括一些对改革不满的旧贵族,以及企图借机谋取利益的商人集团。
徐清盏当机立断,下令全面封锁消息,防止引起恐慌。同时,他亲自撰写奏章,向新帝详细汇报情况。新帝阅后大惊,立即授权徐清盏全权处理此事。
经过数月精心筹备,徐清盏终于找到最佳时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指挥新军展开突袭,一举擒获多名叛乱骨干。随后,他又通过审讯获得更多线索,将整个叛乱网络连根拔起。
平定叛乱后,徐清盏并未就此止步。他深知,仅靠武力镇压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于是,他提议设立监察机构,专门负责监督各级官员行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一提议得到新帝全力支持。很快,一个独立于六部之外的监察体系建立起来。它不仅有效遏制了贪腐现象,还为朝廷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随着时间推移,徐清盏的地位愈发稳固。但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权力蒙蔽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