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狂赚四千万和满载而归(万更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进不去!
    别惊讶,奥斯卡评委,是出了名固执傲慢且充满歧视偏见。
    白人至上观念,已经深入奥斯卡大部分评委人心,且根深蒂固,无法撼动。
    没有金棕榈奖作为敲门砖,李轩真不一定能入围。
    亚洲绝大多数电影,去参加奥斯卡,都要先去欧洲三大某个电影节镀金,然后再考虑奥斯卡。
    张义谋如此,陈凯哥当年也是如此!
    你问李桉?
    这位屁股是歪的,不一样!
    (李桉出身台岛,懂的都懂。)
    综上所述,《寄生虫》想要参加奥斯卡,只能等明年了。
    华纳作为好莱坞巨头之一,奥斯卡这种关键地方,肯定有自己人。
    “李,华纳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行公司,自然在奥斯卡认识许多评委。”维斯托·贝尔蒙特认真说道:“不过我听说,明年米拉麦克斯的哈维·韦恩斯坦也准备公关奥斯卡。”
    哈维·韦恩斯坦这家伙李轩知道,确实跟奥斯卡某个大佬关系好。
    据说,好莱坞许多女明星,为了获得奥斯卡影后,不惜走哈维·韦恩斯坦关系。
    其中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
    后世,哈维·韦恩斯坦还因此暴雷,进去踩缝纫机了。
    维斯托·贝尔蒙特直接问道:“李,你想让《寄生虫》去奥斯卡冲奖?”
    “当然!”李轩笑着说道:“《寄生虫》这么优秀电影,不去参加奥斯卡,太可惜了。”
    其实,刚才别看丹迪·格雷科出价凶猛,但除非是价格特别高,否则李轩不会卖给顶峰娱乐。
    没别的,顶峰在奥斯卡人脉比不过好莱坞六大,去公关大概率没戏。
    其实,哈尔·苏努也是不错人选,但对方出价太低了。
    而且福克斯探灯只是二十世纪福克斯下面子公司,再使力气,终究隔着一层,没有华纳来的直接。
    维斯托·贝尔蒙特目光闪烁了下,说道:“李,如果你想在明年奥斯卡获得奖项,光靠华纳出力还不够。”
    “你必须尽可能参加欧洲其他电影节,获得更多奖项,增加电影影响力。”
    “维斯托,这样会耽误不少时间吧?”李轩犹豫片刻询问,维斯托·贝尔蒙特解释道:“这些电影节,举办时间是分开的,英国七月份就有个电影节,你可以去参加一下。”
    “还有法国和德国电影节,有的在九月,有的在十一月。”
    “参加这种电影节,哪怕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好,我明白了!”李轩咬牙答应下来,为了奥斯卡,只能拼了。
    至于新电影?
    李轩表示,可以不用着急。
    我都成为金棕榈导演了,如果还急吼吼去拍电影,岂不是太掉价了?
    当然,为了进展顺利,李轩准备找个副手,来帮着完成电影前期工作了。
    比如招揽人手、试镜、和拍部分简单戏份。
    像张记中都有两个副导演,李轩这么大个导演,怎么能没有左膀右臂?
    以后拍戏任务越来越多,真要是亲力亲为,怕不是会累死!
    嗯,就是人选,一时半会李轩没考虑好。
    宁皓?
    来当副导演,显得大材小用了。
    以宁皓能力,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承担更重要任务。
    比如李轩觉得不错,却不想亲自拍的电影,就交给宁皓来。
    左膀右臂,必须要慎重,李轩决定回去好好挑选。
    维斯托·贝尔蒙特对这件事,比较上心,《寄生虫》一旦在奥斯卡斩获重要奖项,华纳手里版权更值钱了,赚得更多。
    当然,李轩感觉维斯托·贝尔蒙特还有其他条件,可能时机未到,对方没提出来。
    ……
    颜丹晨美目充满色彩,惊呼道:“天呐,电影版权卖出去这么高?”
    “四千万啊!”
    “一部电影,比别人拍十部商业片,还要赚钱!”
    闻言,李轩一乐,比如有点不恰当,但是事实啊。
    不夸再说,冯晓刚拍的那部《手机》,五千三百万票房,就算开机前把成本收回来,赚钱利润,还比不上《寄生虫》。
    众所周知,国内票房分账比例低,冯晓刚是大导演,还有华宜靠山,也不可能拿一半。
    算下来,真比不过李轩赚钱!
    别扯《手机》后续收益,《寄生虫》内地港台票房收益还没算呢。
    后续收益再高,还能比得上票房分账?
    更何况,《寄生虫》也有后续收益啊!
    许情咋舌道:“头一次见到,拍文艺片比商业片还要赚钱。”
    “消息传回国内,不知多少人会跳脚大骂。”
    最近两年,在好莱坞大片冲击和国内经济逐渐起飞,拍商业大片呼声,一年比一年高涨。
    冯晓刚、陈凯哥和张义谋都是其中代表。
    冯晓刚首当其冲,因为在奖项领域苍白无力,让其脆弱自尊心,越发不堪。
    所以这家伙,多次在公开场合,鼓吹商业片,提倡票房至上,增加自身地位。
    必须承认,拍大片有好处,一来抵挡好莱坞冲击,二来,盘活影视行业,三来让投资方制片人赚到钱,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举多得!
    可像冯晓刚这种,小算盘私心太多,终究不可取。
    如果冯晓刚得知,《寄生虫》一部文艺片,赚钱能力不比《手机》甚至《天下无贼》差,心态大概率绷不住。
    《天下无贼》票房是高,亿,但成本也高啊,分账下来,华宜赚不了多少钱。
    更别说,《寄生虫》赚的是美元,天然高《天下无贼》一筹。
    李轩认真叮嘱:“大家回国,别四处乱传啊。”
    “如果有人问起,《寄生虫》赚了多少钱,尽量往低了暗示。”
    古人云,财不露白,这次来戛纳,已经获得了最大好处(获得金棕榈)。
    没必要,赚了多少钱,也宣扬到满大街知晓。
    闷声发大财才是硬道理,否则会遭人嫉恨。
    “李导,您放心,我回国保证不乱说!”
    “哈哈哈,导演,我肯定守口如瓶。”
    “轩哥的话,我无条件听从!”
    “……”
    祖枫、陈建彬、许情、朱亚闻等人纷纷开口保证。
    如今李轩已是金棕榈导演,自然没人敢得罪。
    朱亚闻作为忠实小老弟,一直走在前面,李轩往往没开口,就知道怎么做了。
    颜丹晨不用说,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李轩心底放心。
    剩下的人,知道金棕榈含金量,肯定不会回去瞎说。
    打了预防针,李轩放心下来,然后让大家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回国。
    翌日。
    李轩一行人坐上飞机回国,途中会在香港转道,再去BJ。
    而国内此时,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为李轩举办热烈欢迎仪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