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金改清之后的连续五代君主,除了顺治稍微平庸一点之外,其馀的四帝,个个都很厉害。
但是,从嘉庆帝开始,大清的好运气,就逐渐消耗乾净了。
尤有甚者,西太后为了一己之私,连立二个孩童皇帝,直接葬送了大清近三百年的基业。
老十六好奇的问胤禑:「大哥,你打算怎麽处置曹家?」
胤禑微微一笑,说:「以拖待变!」
「以拖待变?」老十六略微一想,便明白了胤禑的意思,便笑嘻嘻的说,「好一个以拖待变,妙哉!」
只要康熙还活着,就冲他和曹寅之间,亦君臣,亦朋友的亲密关系,曹家的欠款即使再多一倍,也都不算个事儿!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大清是康熙的大清,连康熙都不想深究,胤禑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安排妥了曹寅的出殡之事后,胤禑随便找了个藉口,就离开了江宁,去江南各地巡视军务。
老十六则独当一面,替胤禑处置江宁的各种事务。
等把江南转得差不多了,胤禑回到江宁之时,门户已经清理乾净了。
凡是忘恩负义之辈,都被胤禑找各种藉口,杀了个一乾二净。
要麽不动手,只要动手,就把事情做绝,免留后患,一直是胤禑的经验之谈。
组织内部不团结,才是真正的大忌!
等胤禑回到江宁之后,惊讶的发现,老十六已经从江南大儒那里,光抄家,就捞了二百多万两银子。
老十六美滋滋的说:「大哥,你得五成,四哥得三成,我和十八弟各得一成,皆大欢喜!」
胤禑暗暗点头,老十六终于长大了!
七七这天,曹寅正式出殡。
胤禑和老十六在路边设祭之后,随即离开了江宁,乘船返回京城。
因为,康熙的六十大寿,将要举办千叟宴,胤禑和老十六都绝无可能缺席。
回京之后,胤禑和老十六一起去畅春园陛见。
听胤禑详细禀报了整顿江南废驰的军务,并在各地杀人立了威,康熙不仅没起疑心,反而对胤禑大加赞赏。
随着承平日久,江南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安逸享乐惯了,已经不堪一战。
说实话,江南的军务,早就应该花工夫整顿了!
胤禑杀的都不入流的下级军官,康熙真心不在意。
对于胤禑的小军官补缺折,康熙连看都没看,径直照准了!
老十六首次办差有功,康熙只是赏了五千亩皇庄而已,并未赐爵。
去胤禑家里的路上,老十六感慨说:八哥才十几岁,就封了贝勒,这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胤禑却心里有数,康熙只要重用他,就不可能再提拔老十六。
岂有不是接班人的亲兄弟二人,同掌朝政实权之理?
胤禑的权势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下一任君主,赏无可赏之时,就该杀弟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为了保全胤禑和老十六的身家性命,康熙也不可能乱来。
当然了,老四和老十四,这兄弟两个,算是例外。
康熙晚年,老四长期管理户部,老十四成了掌握兵权的大将军王。
按照胤禑的理解,康熙显然知道老四的军事能力不中,希望老十四这个亲弟弟辅助他。
但是,康熙万万没有料到,老四登基之后,一兄四弟皆不服他,被迫下了辣手。
就在胤禑回京的第二天,左都御史赵申乔上了摺子,请求康熙册立新太子。
康熙把胤禑叫了去,等他看完了赵申乔的摺子,便淡淡的问道:「你怎麽看?」
胤禑心里有数,不管立谁为新太子,因中风导致右手不得力的康熙,必然担惊受怕,无法安枕。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不立储方为正道理!」胤禑讲了一大堆不立储君的好处。
康熙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龙心大悦。
「知朕者,莫过于小十五也!」康熙心里高兴,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胤禑却心头猛的一凛,赶紧解释说:「汗阿玛,此间没有外人,臣儿只是说了点心里话罢了,并无妄揣天威之心。」
开什麽玩笑?
凡是掌握实权的重臣,谁不私下里揣摩康熙的心事,那才是大傻蛋呢!
但是,揣摩上意,只能悄悄的做,却不可能说出口。
儒家的虚伪,就在于此。
历朝历代的皇帝,治国的底色,均为法家的霸道之术。
此所谓外圣内王也!
康熙心里真高兴,便摆着手说:「阿玛夸爱子尔,你勿须多虑!」
胤禑暗松了口气,只要及时的拆了定时炸弹,任由康熙随便夸。
年近花甲的康熙,话很多,七扯八拉的就说到了千叟宴的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