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门下走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64章门下走狗
    按照朝廷的军令,胤禑所属的兵马,除了从京城带出来的禁旅八旗之外,还有陕西丶山西丶河南和四川,这四省调来的近三千兵。
    其中,距离西安最远的是,从四川叙州调来的五百名绿营兵。
    叙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宜宾市。
    从叙州到西安,差不多两千里地了,即使每天行军五十里地,也至少需要40天的行军时间。
    朝廷不是傻子,之所以这麽干,就是担心前线大将笼络军心,从而对皇权不利。
    必须承认,晚明军阀遍地的天坑,清初时期,全都避开了。
    八旗兵出战的老传统是:轻步兵丶重装步兵丶轻骑兵丶重装骑兵和火器营,五个兵种组成的合成部队。
    如今,胤禑手下的八旗兵,也是混编的合成兵种。
    清军作战,和蒙古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战马,仅仅是清军机动作战的载体而已,真正突破敌军的攻坚兵种,其实是火器营和重装步兵。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的重装步兵,无一例外,全是身穿三层绵甲的甲胄怪物。
    和一般人想像的箭如雨下的场景,迥然不同的是:区区三只重箭而已,就值八两银子。
    而且,八旗兵的弓丶箭丶马丶甲丶仆,都必须自备。
    换句话说,八旗兵打不起箭如雨下的消耗战。
    所以,清军的经典战法就是,重装步兵们骑马机动到战场上,然后下马步战,抵近到十步左右,再用重箭齐射敌军。
    清弓,加上重箭,近距离射击之下,多厚的重甲都挡不住一击。
    等重甲步兵突破了明军的防线之后,重甲骑兵再上马发起冲锋,彻底击垮明军大部队。
    从萨尔浒大战,到松锦大战,明军永远没有吸取教训,用极大损失成就了八旗满万不能敌的威名。
    随着各地兵马的逐次归建,如今的胤禑手下,除了那几百名四川绿营轻步兵之外,基本满编了。
    100门子母炮,350名索伦铁骑,1000名重甲八旗步军,1000名轻骑兵,500名重甲骑兵,1000名绿营轻步兵,这就是完整的作战编制了。
    客观的说,在冷兵器时代,如此强横的力量,足以对抗三万轻骑兵为主的准噶尔人了。
    不过,胤禑心里有数,准噶尔人的手里有罗刹国卖的火绳枪,数量还不少。
    所以,清军的传统战法,肯定就不能用了。
    在倭国的长筱合战,织田信长以三千铁炮队为核心,采取三段击的战法,把威震日本的武田赤备,打成了渣渣。
    而且,昭莫多战役时,清军就吃过准噶尔人躲在驼城后边放枪的大亏,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重甲步兵伤亡惨重。
    胤禑的手里,掌握了100门子母炮,这个才是制胜的关键。
    子母炮的威力,肯定不如红衣大炮。
    但是,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效果,肯定远胜于准噶尔人手里的火绳枪。
    在西安城外的军营,胤禑正在指挥火器营和轻骑兵之间的小配合战术,忽然听说,陕西巡抚雍泰,带着大量的猪丶羊,以及蔬菜,前来劳军。
    胤禑不由微微一笑,算日子,雍泰也该来了。
    康熙提前布局,把年羹尧摆到了川陕总督的宝座上,胤禑也可以利用雍泰牵制住年羹尧。
    毕竟,总督管不了巡抚,巡抚又有权管辖陕西全省。
    雍泰找的藉口,确实不容胤禑拒绝。
    大军西征,带兵将军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后勤物资的供应。其中,肉食倒还好说,绿油油的蔬菜就显得十分金贵了。
    胤禑在中军大帐内,接见了雍泰。
    「陕西巡抚,奴才雍泰,请十五爷安。」雍泰进帐后,异常恭敬的扎千行礼。
    帐内只有乌林,胤禑便换上了温和的态度,微笑着说:「雍中丞大力劳军,送来了不少急需的蔬菜,我很是欣慰。」
    雍泰在官场上打滚了几十年,听话听音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察觉到了胤禑态度的缓和,雍泰赶紧表明了态度,异常诚恳的说:「不瞒十五爷您说,为了搞到这些蔬菜,奴才确实颇费了一番心思……」
    胤禑点点头,夸奖雍泰:「若是能每日吃上新鲜的蔬菜,我必上奏朝廷,替你表功。」
    在大清,军功的封赏之重,位列所有封赏的首位!
    直到张廷玉授予伯爵之前,没有军功的文臣,一律不得授爵。
    洪承畴立下了那麽大的功劳,也只是获得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罢了。
    不过,大清还真没有亏待洪承畴。洪家人的手上,有个世袭的佐领之职,这个就很金贵了!
    雍泰察觉到了有门,赶紧扎千说:「多谢姨父的抬举,侄儿一定尽心竭力的保障大军的蔬菜不断供。」
    胤禑听出了雍泰的称呼变化,嗯,这家伙不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