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从今年4月基督教诸国陆陆续续向奥斯曼宣战以来,强盛的苏丹国险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泥沼。而在穆拉德二世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尝试先集中精力把卡拉曼踢出战场后,奥斯曼的欧洲部分即鲁米利亚则承担了来自十字军的巨大压力。即使在小钱达勒·哈利勒帕夏的外交斡旋与各将军配合下,苏丹国一开始在塞尔维亚取得优势,也因匈牙利人的及时赶赴与多瑙河瓦拉几二公国的参战转而处于劣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的鲁米利亚军团在塞尔维亚境内开始节节败退到了尼什(Ниш/Ni)。
尼什,古名纳伊苏斯(Naissus),是罗马帝国曾经的重镇,也是君士坦丁堡的创建者、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生地,此外它也是君士坦丁三世及查士丁一世的诞生地。而塞尔维亚最古老的正教会也驻于该城。而现在,这里乃是南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军镇,一旦控制了它,那么剩下的南塞尔维亚地区就可以说是门户大开,十字军也能更顺利地南下。
如果不是5月那会奥斯曼唆使当地的亲奥派塞尔维亚贵族背弃专制公,骗开当地城门,布兰科维奇也不会那么快就抛弃首都跑路求援。所幸在十字军数月以来的反攻下,塞尔维亚的数片失地终于被重新收复。到秋中后,光复塞尔维亚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收复尼什。
面对如此形势,奥斯曼人也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大规模地调动兵马,誓要把基督徒抵达在当地。因此从9月到10月底,双方陆陆续续爆发了四场小规模战役:
第一次交战发生在尼什北边的村镇上托波尼卡(ГораТопоница),匈雅提·亚诺什麾下的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人部队一马当先,捣毁了奥斯曼在当地的据点,十字军俘获数百敌军,焚掠了该镇。随后,为了挫败基督徒的攻势,卡西姆帕夏不顾同僚阻拦,喝令三支规格不同但人数均为七八百人的的奥斯曼军队向十字军先后发起突袭反击,进行了三场战斗。结果在匈雅提的指挥与听命于布兰科维奇的当地塞尔维亚贵族的配合下,最后这三支部队被十字军打到全军覆没,使得这位位高权重的鲁米利亚总督收到了来自埃迪尔内的警告,还被大维齐尔代行苏丹之旨意,暂时解除了其在鲁米利亚军团的最高指挥权。
趁此时机,精于军事的匈雅提在月底时向小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劝进,希望他批准自己率大军收复南塞尔维亚。而对胜利无比渴望的国王自然没做阻拦,反而把自己麾下的波兰骑兵也暂时拨给了他,要求匈雅提务必取得全胜。
尽管对于发生在尼什的大战,不论是卡西姆帕夏抑或是图拉罕贝伊都早有预料。但他们完全没料到十字军的追击会来得如此迅速。仓促之下,卡西姆帕夏只得喝令于斯屈普的地方长官伊沙克·赫拉尼奇贝伊(IshakBeyHrani)率其麾下的四千塞尔维亚仆从重骑兵前来支援,而大维齐尔哈利勒帕夏也迅速传令让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带着他的五千骑兵全数北上,协助现在顶多只能调遣三千骑兵与一万名征召民兵的卡西姆帕夏与图拉罕贝伊。
于是1443年11月3日,自开战以来奥斯曼与十字军规模最大的战役终于在塞尔维亚专制国南部重镇尼什与附近的博万堡(BovanFortress)间的平原上爆发了。
为了取得一场鼓舞人心的胜利,十字军做足了极度充足的准备:为了确保能战胜奥斯曼人,十字军方面出动将近25000名士兵、其中将近半数为骑兵,以及800辆仿制自波希米亚的胡斯战车;同时这次战役全权交由匈雅提指挥,不论是小国王还是教廷特使都很默契地没有过问,就连素来喜欢搅事的专制公乔治·布兰科维奇都顺应匈雅提的安排,毫不吝惜塞尔维亚骑兵在战场上的出现。
与准备充分而信心满满的十字军截然相反,现在奥斯曼的军营里反而显得鸡飞狗跳起来:因为图拉罕贝伊极度不满卡西姆帕夏的连连战败,他强行带走了现在仅能调动的那三千西帕希骑兵,声称要埋伏在沼泽地附近,等异教徒来了跟伊沙克贝伊与阿纳夫特鲁帕夏三人一起用骑兵冲烂敌人。对此,总指挥权被分割走的卡西姆帕夏只能顺从,并喝令自己手头上这孱弱的万人民兵修筑临时工事,期望能挡住基督徒的第一波进攻。
但他还没把工事铺到一半就到了3日。这天上午,在确定远方攒动的人头乃是敌军后,发觉自己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敌方骑兵的卡西姆帕夏被迫强令自己冷静下来,同时派出了斥候去寻找那三支援军的踪迹。结果将近半小时后,他等来的只有他们还在路上的噩耗。
“图拉罕贝伊的援军呢!?
“伊沙克贝伊人呢!?
“还有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的部队呢!?
“三位长官,为什么你们都只是看着,难道你们真的都背叛了吗?”得知援军至少都得两三小时才能赶来后,感到孤立无援的副官心态爆炸地抓着头怒号起来。而久经沙场的卡西姆帕夏只得叹着气,到前线眯着眼观察起敌人的组织起来。
“这是什么东西?”很快,等敌方逐渐靠近后,他顿感不妙,瞠目结舌,“不对啊,这是、这不是,波希米亚斯拉夫人的胡斯战车吗?
“阿拉在上,马扎尔人怎么弄来那么多胡斯战车!?这不对吧!!!”
“帕夏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他身旁的另一位副官惊恐地询问他。而卡西姆帕夏则是嘴唇发抖地强令部下士卒冷静下来,
“没事,冷静,守住阵地。只要他们三位的援军抵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帕夏大人,可是马扎尔人已经冲过来了!”传令斥候及时赶回报告,反而击垮了军心。
“那就战!”眼见箭在弦上,卡西姆帕夏只得硬着头皮下令全军出击,倚靠工事抵挡敌人。但他很快就后悔了自己的莽撞决定。不到一刻钟后,看到在胡斯战车与基督徒重骑兵铁蹄下如同纸片一样脆弱的临时工事与被撞得四处乱飞的征召兵,帕夏欲哭无泪地双手发颤,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
等图拉罕贝伊、伊沙克·赫拉尼奇贝伊与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三人率领各自的西帕希骑兵赶到战场上时,他们没有见到任何还在与敌人战斗的友军,只有匈牙利军的那800多辆胡斯战车,以及人数一点也不比他们少的两万余名尚有余力的十字军正静候着敌人,准备继续进击。
“嘘,现在撤退还来得及吗?”
这是三支骑兵援军最先抵达战场的图拉罕贝伊看到现在这敌众我寡之情时吐出来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由于三支骑兵部队既未能支援到卡西姆帕夏的部队,也未能同时抵达战场,很快就被士气高昂的十字军开着战场、骑着战马先后击垮。经过一昼夜的单方面追杀后,奥斯曼军丢下万来名伤亡士卒,仓皇退出战场。虽然这四位将军最后还是全部逃出生天,但显而易见,现在奥斯曼已经失去控制南塞尔维亚乃至北保加利亚的能力了。
不过此时,没人注意到,被十字军打至败逃的阿纳夫特鲁·伊斯坎达尔帕夏悄悄调转了逃跑方向,舍弃了自己绝大多数部下,只带着500名跟他同族的阿尔巴尼亚山民奔往奥斯曼苏丹国在鲁米利亚西端的领土——
23年前被奥斯曼征服的中阿尔巴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