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震撼登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915年6月5日。
    李奇维带着泰戈尔一行人,沿着科学之城内外参观,并给对方介绍城市的布局。
    泰戈尔在看完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后,忍不住叹道:
    “都说华夏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建设的民族,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原来的荒地竟然就被开垦出来了。”
    “有些地方甚至连地基都打好了。”
    “这在印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工程。”
    李奇维听到泰戈尔的夸奖后,微微一笑。
    “建设土地是刻在华夏人血脉里的印记。”
    “哪怕是南洋的数百万华人,他们每到一处,不管那里有多么贫瘠,都会开始建设属于他们的家园。”
    “科学之城这么点地方,对于华人而言,确实很简单。”
    这个时代的建筑能力和后世肯定没法比,动不动就几百米的高楼。
    著名的帝国大厦,还要等十几年后才能建成。
    所在,在李奇维的计划里,科学之城的建筑暂时都不会太高。
    反正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楼的高度没有任何影响,五六层就足够用了。
    这时,泰戈尔又指着类似沟壑的地方问道:
    “布鲁斯,这些是什么标记吗?”
    “一路上,我已经看了很多这样的标记了。”
    李奇维听后笑道:
    “没错,这是我对科学之城的规划。”
    泰戈尔等人都来了兴趣。
    作为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第一个为科学而建的城市。
    大家都很好奇,他到底会是什么样一种图景。
    李奇维指着这些沟线说道:
    “这些其实就是各区的分界线。”
    “在我的规划里,科学之城暂时一共分成几大区。”
    “这些区里分别有实验室、研究所、科技公司研究部、图书馆、科学展览馆等等。”
    “每个区的功能都各不相同。”
    “剩余的地方,则是必要的科学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等等。”
    “如果未来科学之城继续扩大,可以继续再划分。”
    “这种集群效应,会带来很大的放大效果,加速催化科学的发展。”
    “第一期的科学之城只有20平方千米,所以优先建设最重要的部分。”
    “科学之城的定位是研究而不是教育,所以这里不会有大学的存在。”
    泰戈尔听完李奇维的介绍后,心中震撼。
    他虽然是大诗人,对科学了解甚少,但是这不妨碍他理解科学之城的规划。
    仅从李奇维透露的三言两语中,泰戈尔就知道,这里一旦建设完成,必然会成为亚洲的科学中心。
    李奇维的城市规划概念,完全领先这个时代。
    后世那些一线大城市,几乎都会专门划一片地出来,打造科技示范区。
    其中有哪些配套设施、园区的功能有哪些等等。
    李奇维前世跟着导师,也没少跑这种科技园区,所以较为了解。
    而且他又不需要亲自下场,只要提出需求,聘请来的美国建筑大师自然能设计出来。
    泰戈尔感叹道:
    “布鲁斯,我以为你会根据国家来划分区域呢。”
    这个问题,李奇维在提出科学之城不久后就考虑过了。
    一开始,他甚至还想科学之城里只有华夏人,但后来放弃了,因为那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
    至于分区,也是不合适的。
    “科学之城的目的,就是给全世界科学家一个最纯粹的交流平台。”
    “在这里,不分国籍和人种,只要是对科学有热爱的人,都可以加入。”
    “如果我根据国家划分区域,那就失去了城市的意义。”
    “而且,这次欧洲的战争,让我更加坚信科学之城是正确的。”
    “无数的科学家被战争裹挟,连自己的研究都无法顺利开展。”
    “在这里,可以给他们一个新的可能。”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里就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科学平台。”
    泰戈尔闻言心神一颤,他仔细琢磨着那句:为全人类服务。
    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
    一旁的拉曼和玻色,更是被震惊的浑身颤抖。
    他们俩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祖国的科学事业。
    然而和面前的布鲁斯教授一比,境界差距就太大了。
    对方心里装的是整个世界。
    泰戈尔由衷地佩服道:
    “布鲁斯,你让我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真是伟大的理想啊。”
    李奇维呵呵一笑。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忽然,他又感慨道:
    “这个世界最不可思议之处,就是它竟然是可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