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李奇维听完任鸿隽的故事后,他在脑海里已经对华夏科学社有了很深的了解。
真实历史上,由任鸿隽、赵元任、杨杏佛三人带头,9位留学生共同商议,建立了科学社。
并且选举老大哥任鸿隽为社长。
一方面他的年龄最大,另一方面他还是美国名校的理工科硕士。
在那个年代,他的资历是绝对能够服众的。
毕竟他们要建立的是传播科学的社团,因此社长自身的硬实力非常重要,不能让外行来当。
华夏科学社刚成立时,只有9位创始人社员。
旗下创建了《科学》、《科学画报》、《科学译丛》等专业科普刊物。
后来随着任鸿隽等人不断运营,科学社逐渐有了名气。
到了1917年,社团人数增加到了35人。
他们主要来自科学、教育、工程、医学等专业技术极强的领域。
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让科学社的实力爆发式增强。
先后在华夏各地建造了图书馆和研究所,并在全国各省设立有分社,而总部则定址在上海。
就这样,华夏科学社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以近代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的身份,取代了国家科学院的作用。
到了1949年,华夏科学社的社员已经激增到了3700多人。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华夏科学社为华夏的科学体制化开创了先河。
自此以后,华夏物理学会、华夏化学会、华夏地质学会、华夏气象学会等科学学会应运而生。
它们共同在一起,组成了华夏的科学最高机构,保留了动乱时期的科学火种。
1959年,华夏科学社完成了历史使命,被解散。
李奇维接受完脑海中的信息后,不胜唏嘘。
这是一段华夏科学进步人士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们不谋私利,不谋高官厚禄,几乎以最虔诚的热情,义务地帮助华夏提高科学水平。
这是一群理想之士。
他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精英,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
没有他们的宣传,华夏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盐碱地。
一时间,李奇维微微动容了。
此刻,他再看面前的三人,心中早已升起了无限的爱才之心。
都是好样的!
他已经暗自决定,只要对方提出的要求对科学事业有利,不管是什么,他都会同意。
李奇维大概也能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不过,他作为前辈,不能过于夸赞他们,必须让他们先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困难。
于是,他轻笑着说道:
“你们能有这份赤子之心,我感觉非常欣慰。”
“华夏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才充满了希望。”
呼!
李奇维的话让任鸿隽三人和何育杰都舒了一口气。
看来李校长对科学社的成立非常满意。
这也让任鸿隽对接下来的请求更有把握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李奇维紧接着就问道:
“目前科学社有多少社员,你们办期刊的经费来源是什么,有多少。”
哗!
一连三个问题,让任鸿隽三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
何育杰也是同情地看着他们三人,心道这可需要靠你们自己说服校长了。
很快,任鸿隽就调整好情绪,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知道在李校长这种存在面前,千万不能撒谎,甚至连美化都不行。
大佬们最喜欢听的话只有一种,那就是实话。
真情永远是必杀技。
任鸿隽恭敬地说道:
“目前华夏科学社,包括我们三人在内,共有社员九人。”
“我们都是美国的留学生。”
“之前创建的《科学》月刊,也是拜托了国内的朋友帮忙运营。”
“今年6月份我们9人从美国相约回国。”
“我和元任、杏佛则决定直接来婆罗洲拜访校长您,其余6人先行回国。”
李奇维点点头,他能够感受到,这群小伙子们想成立科学社的迫切之心。
他的心中更加满意了。
任鸿隽接着说道:
“至于经费,暂时是靠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金。”
“目前我们初步设想,把科学社当成一家股份公司来运营。”
“每个新加入的成员,只要缴纳一定金额后,就是公司的股东。”
“社费暂时定的是10元大洋。”
“所以目前社团的账上共有90大洋。”
“不过,我们已经在国内又联系到了几个愿意加入的同志。”
“到时候,经费应该足够开展工作了。”
“至于科学社之前的活动,则都是我们几人从生活费中节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