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华夏科学社第一次全体社员大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数学博士。”
    胡明复老成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笑容。
    “社长,那都是他们故意编排我的。”
    李奇维叹道:“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真正的科学底蕴的。”
    “因为它是纯粹的思维科学,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实用性。”
    “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是实力的代表。”
    “明复,希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专业,深入下去。”
    “同时,传播真正的数学思维,从根上提高华夏人的科学思想。”
    胡明复眼神明亮,内心震动,他也重重点头。
    李奇维面带微笑地看着这50多个社员。
    此刻在的50多个社员,他们都是华夏的精英,也是科学社的种子和根基。
    这些人来自华夏的不同省份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专业。
    其中超过一大半都是留学生,华夏本土的学者占比较小。
    这也很符合当前华夏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进步青年,尤其是科学领域的,几乎都有留学背景。
    而那些华夏本土的,其实和李奇维也有很深的关系。
    因为他们上的大学,正是李奇维在前清时期推动创办的。
    如此一来,气氛就更加融洽热烈了。
    其实严格而言,目前的社员数量还要更多,因为婆罗洲的何育杰等人也加入了科学社。
    但是他们显然不能因为这件事,全部赶来。
    所以,国内的发展,还是要依靠国内的社员。
    何育杰他们相当于华夏科学社的婆罗洲分社成员。
    对此,任鸿隽是理解的。
    他现在渐渐好像感觉到会长在谋划什么惊天之事。
    他问道:“社长,我们现在有必要在其他国家创建科学社的分社吗?”
    “我在美国的不少同学来电报,他们想在美国也成立科学社,为国内助力。”
    李奇维说道:“我暂时不建议成立。”
    “当前目标还是先让科学社在国内开枝散叶。”
    “婆罗洲那是一个例外,因为我已经经营那里很多年了。”
    “而且,我们也需要通过实践,来确认科学社的模式是否可行。”
    任鸿隽听完后点点头。
    他们现在的实力还很弱小,没必要开疆扩土,那样反而会分散精力。
    而且如果国内做的好,以后再建立海外分社,那就更容易了。
    很快,就到了会议时间。
    1915年10月8日。
    华夏科学社第一次全体社员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内隆重举行。
    任何人都想不到,这个看起来还很弱小的社团,在未来会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大会的第一项,就是选举出华夏科学社的领导层人员。
    华夏科学社虽然只是一个民间团体,但是它的宗旨却是为了华夏科学之发达,这一宏伟目标。
    因此,社团就必须需要严密的组织性。
    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只不过其中的决策需要体现民主性。
    因此,在李奇维的提议下,华夏科学社的组织架构如下:
    第一。
    成立“华夏科学社研究委员会”,作为社团的最高决策机构。
    研究委员会的委员数量暂定为5人,由全体社员公开选举产生。
    从5人中选举一人为华夏科学社的社长,对外代表整个社团。
    此外,还要从5人中,选举一人担任副社长。
    社长不在时,副社长代替社长履行职务。
    很快,经过全体社员的举手投票。
    第一届华夏科学社研究委员会委员名单是:李奇维、任鸿隽、赵元任、杨杏佛、竺可桢。
    其中,李奇维是社长,任鸿隽是副社长。
    由于华夏科学社就是李奇维和任鸿隽创建的,所以选举结果毫无意外。
    而他们此举也是为了给后世一个榜样。
    科学事业必须是民主决策的。
    第二。
    华夏科学社总部位于上海,下设各部:
    财务部、科技部、编辑部、运营部、联络部。
    财务部负责社团全部活动的经营管理。
    未来科学社还会有很多附属的机构,这些机构或许能给社团带来巨大的收入。
    因此,财务工作是第一位的。
    科技部负责为科学社提供专业的技术资料和指导,是科学社的基础和核心。
    其下设科学研究室若干。
    暂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土木、医学、冶金、农业,9个研究室。
    所谓的研究室不是搞真正的学术研究,而是研究如何传播科学,指导和提倡科学研究的方法。
    所有社员按照所学专业或者从事的工作,分别加入对应的研究室。
    每个研究室设立主任一名(可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