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奇维的演讲,带给了华夏科学社所有社员无与伦比的震撼。
三大主题,为在场的热血青年们,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将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从此,华夏科学社相当于有了自己的“社魂”。
它不再仅仅只是华夏众多社团中普通的一员,而是有着自己崇高理想的科学组织。
所有社员都自信,未来的科学社一定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华夏的科学事业也一定能蓬勃发展,直到追平世界最高水平,甚至于...领先!
大会结束后,李奇维又单独和任鸿隽等几个核心成员交谈。
他把自己一些保密性不高的计划,告诉了几人。
因为将来李奇维要通过华夏科学社掌控国内的科学技术发展,所以,有些东西,任鸿隽他们需要知道。
“未来华夏的科学事业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挠。”
“你们始终要明白一点。”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整个科学领域的突破是不同的。”
“前者更加在乎国家本身的利益,而后者则是超越了国界。”
“但前者永远是后者的基础。”
“所以,你们不要认为西方世界,因为我的关系,就会对国内科学事业真心相待。”
“凡事都要靠自己!”
“如果想将来不被人家卡脖子,那就必须打好基础,走最难的路。”
“我在外面为你们遮风挡雨,你们在国内要发愤图强。”
“内外结合,才是华夏科学的出路。”
任鸿隽等人表情严肃,明白了身上责任之重。
他们的目标不是推动科学本身的进步,而是推动华夏科学的发展。
当然,这种功利性的目的不适合大肆宣传,尤其是在对外交流时。
比如,科学社去参加国际会议,你说你是为了偷师才来的,那谁还愿意带你玩。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君子,但是上层社会的利益,往往就是充满着各种虚伪的表象。
在这个豺狼环伺的特殊时代,李奇维还没有清高到当一个道德圣人。
或许会,但肯定不是现在。
华夏科学社的第一次全体社员大会结束后,任鸿隽等人就拜别李奇维,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马上就要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任务纷至沓来。
对于新生的社团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就看任鸿隽他们能不能顶住这种压力。
一旦成功渡过去,对于他们的能力提升不可估量。
华夏科学社也会正式成为华夏科学领域的脊梁。
李奇维倒是成为了甩手掌柜。
不过,这几天他还不能离开上海,至少要等到他的指令完全落实下去,科学社走上正轨才行。
恰好这时,教育部下属科技司司长许寿裳来访。
如今的李奇维,那就是许寿裳的贵人。
作为教育领域的官员,许寿裳的目光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李奇维。
因为对方在华夏教育领域的影响力,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许寿裳毫不怀疑,只要李奇维随便动动嘴皮子,自己这个科技司长就得卷铺盖滚蛋。
哪怕是教育部长,对待李奇维也得小心翼翼。
不是说李奇维的权势多么大,而是国内所有教育领域的人,几乎都承了他的恩情。
这种关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李奇维真的要振臂一呼,那绝对是排山倒海的响应。
所以,现在许寿裳就想伺候好李奇维,这样自己的未来才会一帆风顺,甚至更进一步。
“呵呵,李教授,恭喜你的华夏科学社正式成立。”
“这实乃我华夏科学领域的一大盛世啊。”
“我一定会把这个消息通告到所有省份的教育部门。”
李奇维说道:“许司长,你可说错了。”
“华夏科学社不是我的,而是国家的。”
“我们可是为了祖国在奋斗啊。”
许寿裳尴尬地笑了笑,“那是那是。”
李奇维再次见到许寿裳后,心中忽然多了一个想法。
许寿裳作为华夏国内,唯一和科技领域相关的政府官员,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时候,李奇维甚至都庆幸现在是民国时期。
所以,他才能大张旗鼓地成立华夏科学社,甚至承担了很多本该是官方的责任。
“或许,我可以支持许寿裳一直当科技司长,甚至于教育部长。”
民国时期的教育部长,简直和闹着玩一样。
短短十几年时间,竟然换了几十任的部长,可想而知多么混乱。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还能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
所以,真实历史上,类似华夏科学社这样的科学团体才会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