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到时候,我会号召全球的顶级科学家,一起帮我建设。”
“因为接下来,我有预感,欧洲肯定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那就是我们的好机会。”
“当然,我不会让任何外国人参与盘古计划。”
“只是利用他们帮我做基础建设而已。”
“比如各种高端的实验室、研究院、工厂、机器、设备等等。”
“所以,我才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名望。”
“只要我在物理学领域一言九鼎,那么必然就能吸引足够的人才。”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而你们四人,就是盘古计划研发的核心。”
“是序列为1的研究人员。”
“和你们同级的还有三人,等你们去婆罗洲就能见到了。”
钱五师等人今天的惊讶,比一辈子加起来还要多。
那个序列1一听就充满了神秘感,让人热血沸腾。
“当然,现在的你们还不用考虑盘古计划的细节。”
“只要知道大概就可以了。”
“当前的最紧急任务,是把科学之城建设好。”
“只有基础打牢了,才有可能实现计划。”
“不然再美好的想象也只是想象,永远是无根之萍。”
“因此,你们四人的任务很明确。”
“等你们回到婆罗洲后,首先建造一所原子研究实验室。”
“另外在婆罗洲的三所大学内,开创研究院。”
“目前黄埔理工大学只能培养本科生,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需要它能培养硕士、博士。”
“因此,研究院的建设必不可少。”
“这一块,你们四人应该很有经验了。”
“接下来,你们在英国再待一年。”
“到各国著名的实验室或者研究院去调研。”
“看看他们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需要哪些仪器等等。”
“不出意外的话,我决定在1914年初返回婆罗洲。”
李奇维当然不会直说,那是一战前夕。
一战是1914年7月爆发,他应该会在当年四五月份就离开欧洲。
至此,李奇维的原子弹计划,核心班底已成。
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于隐四人是研发核心,负责攻坚具体的科学问题。
李奇维本人虽然有一整套的方案,但是任何一个原子弹都是不同的。
需要毫厘不差地计算好当量,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形象点说,李奇维只会软件,不懂硬件。
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三人是管理核心,负责统筹安排调配所有的研发人员。
盘古计划哪怕对标曼哈顿计划,至少也需要13万人的参与。
况且以李奇维的资源,肯定不能和当时的美国比。
所以他粗略预估,自己大约需要20万人。
当然,这其中核心人员不会太多。
绝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具体在做什么。
所以保密问题还是可以控制的。
李奇维的大哥李伯开,是保卫核心,负责保密、安全等一切军事活动。
确保盘古计划顺利进行,镇压一切敌对势力。
盛景然和胡喜忠则是资源核心,负责提供计划所需的一切财力、物力。
盛景然负责金融钱财,给整个计划源源不断地输血。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从1942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历时三年,一共花了20亿美元。
李奇维就算再节省,也至少要15亿美元。
这些可不包括固定资产啥的,而是纯现金。
因此,未来盛景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胡喜忠负责工业基础设施的搭建和运转,还有铀原料的分离提纯等等,保证把计划顺利落地。
工业体系也是重中之重,是计划实施的基础。
这一块,也是李奇维最需要各国顶尖科学家的部分。
李奇维二哥李仲星是后勤核心,负责科学之城的正常行政运转。
给以上三个核心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同时迷惑西方列强,把科学之城表现的像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而李奇维自己,则是一切计划的绝对核心。
一旦他发现哪个模块出现问题,就会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后世很多不懂科学的人,会盲目地夸大原子弹的制造难度。
电力、离心机、铀原料。
巴拉巴拉,说什么小国没办法造。
其实这些根本都不是关键!
就以离心机来说,李奇维后世的某个穷国,甚至用洗衣机的离心系统去分离铀235。
照样可以运转。
根本不是某些人想象的,一定需要什么高精尖的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