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华夏留学生助学基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902年1月6日,剑桥大学开学第一天,所有师生就听到一个重磅消息。
    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鲁斯·李,以个人名义要给学校捐款了!
    而且竟然是直接捐助两笔。
    第一笔捐给剑桥大学,金额就是对方诺奖的奖金,高达3300英镑。
    表示物理诺奖的荣誉,永远属于剑桥大学。
    第二笔则是捐给三一学院,用于改善学院的教学硬件,金额更是达到5000英镑。
    消息一经传出,所有人都被李奇维的豪横所震惊。
    虽然剑桥大学藏龙卧虎,里面有不少贵族富豪之子,区区一万英镑不到,算不上巨款。
    但是那都是他们家族的财富,如果单论自己能自由支配的,1000英镑恐怕都是奢求了。
    可是布鲁斯·李不一样。
    其中3300是奖金,5000是专利费用,全部都是人家凭借自身的本事赚到的钱。
    所以,这些捐款就显得弥足珍贵,极具宣传和纪念意义。
    “本校优秀学子布鲁斯·李:斩获诺奖,感恩母校;学以致用,造福人类。”
    “以个人名义,总计捐款剑桥大学金额为8300英镑。”
    这就是剑桥大学给李奇维制作的宣传单语,在校园内到处张贴,表彰他的事迹。
    副校长办公室内。
    卡德维尔和李奇维相对而坐,前者满脸笑容,对李奇维非常客气。
    “布鲁斯,试试我手冲的咖啡,和你在外面喝到的绝对不一样。”
    “哦,谢谢,副校长先生。”
    卡德维尔抿了一口咖啡,然后笑道:“布鲁斯,你叫我卡德维尔吧,我们俩也算老熟人了。”
    李奇维道:“好的,卡德维尔先生。”
    卡德维尔回想刚刚李奇维说的话,还是觉得很新奇,“所以,布鲁斯,你是想以后继续给剑桥捐款。”
    “但是,是以助学基金的名义,是吗?”
    说实话,当卡德维尔第一次听到后,还是很吃惊的。
    虽然这年头各种基金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愿意持续给学校捐款的很罕见。
    剑桥也曾接受过许多笔捐助,但还没有像李奇维这种的。
    李奇维道:“没错,我准备从1903年1月开始,以我个人名义和剑桥大学合作,成立剑桥大学华夏留学生助学基金。”
    “基金的使用权完全交给学校。”
    “专门用于帮助华夏来剑桥的留学生,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杂费等。”
    “当然剑桥大学需要保证,基金中至少有50%被用于以上约定目标即可。”
    “剩下的钱,校方可以自由处置,我不会干涉,但必须有相应的明细记录。”
    “我承诺,会以每年不低于1万英镑的标准进行捐款。”
    卡德维尔听完后心动不已,他大概理解了李奇维的想法。
    这个基金有点类似于诺贝尔基金,只不过用途不一样罢了。
    校方可以使用基金去投资,去建设校内设施,甚至可以作为奖学金。
    但是必须保证每年都有固定的钱,花给华夏来的学生,或者在英国留学的华人。
    这很合理,谁出钱,当然就得有利于出钱的那一方。
    而且,无论怎么说,1万英镑都不是小数目。
    也许今年是1万,明年李奇维赚大钱了,就改成10万也说不定。
    反正对于剑桥来说,只要照顾一些华夏留学生即可,百利而无一害。
    卡德维尔作为副校长,对于助学基金这个东西也不陌生。
    他还知道清朝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公费留美、留英等举措。
    只不过还没遇到过李奇维这样,以私人名义赞助的。
    这对他本人能有什么好处?
    难道就为了一个名声?
    卡德维尔不在乎,只要他能得到好处,剑桥大学能得到好处,那就足够了,不需要想那么多。
    “布鲁斯,你的想法非常棒。”
    “既然你如此有诚意,为了表示剑桥对你的感谢,我建议利用基金成立一个专项奖学金。”
    “奖金的范围,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华夏留学生,你觉得怎么样?”
    李奇维道:“正合我意,不过我有一点修改的地方。”
    “既然是奖学金,那就应该放在一起比较,我建议剑桥所有学生,都有资格去争取。”
    “我相信,我们华夏的学生,不需要这种特殊照顾,也能拿到。”
    李奇维的豪气让卡德维尔刮目相看,这等气魄果然不是凡人。
    “布鲁斯,你真是让人佩服。”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把奖学金设定为全校范围。”
    接着,他又说道:“我会召开董事会,讨论这件事情,不过只要你能如约捐款,我想应该没人会反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