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兰彻没有详细给众人解释李奇维的回答。
小村信司听了一知半解后,就自己加工成想象中的内容。
可以说,他完全是在信口开河。
但是他的话,却完美契合了某些人的心思。
于是乎,在一股暗流涌动下,他的采访内容以一种爆炸式的热度,迅速传播开来。
“震惊!物理奥赛选手爆料!华夏科学是徒有其表!”
“应试教育培养出的考试天才,是对是错?”
“华夏选手吴有训的金牌含金量,到底几何?”
“......”
小村信司的观点总结就一句话:
吴有训的金牌没什么用,华夏不可能出现本土的原创成果。
至于能上《Nature》级别的成果,那就更不用谈了。
很快,这种观点就传遍了樱花国全国,接着又传遍了亚洲。
在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华夏教育无用论甚嚣尘上。
印度。
兰彻一脸懵逼地看着手中的报纸。
即便他有再好的脾气,此刻也忍不住骂娘了。
“卧槽,这个樱花国鬼子真是太可恶了。”
“我什么时候是这种观点了。”
“布鲁斯教授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
“应试教育并不是表明那么简单。”
“而且谁说吴有训只是个考试天才啊。”
“他那样的天才,未来绝对是物理学领域的大佬。”
“这个小村啥的,简直太坏了。”
兰彻心中已经把小村信司骂了一万遍。
那里果然充满了心思歹毒之辈。
华夏。
转载小村言论的报纸,背后金主都是其他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等。
有这么一个好机会给华夏上眼药,何乐而不为呢?
李奇维虽然在国外的科学界人脉通天,所有大佬都和他私交很好。
但是被派来华夏的各国使团们,那都是心思深沉之辈。
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国家的利益。
华夏的强大,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甚至还是需要警惕和打压的。
而现在,有樱花国充当先锋,各国只管看热闹,还添加一把火。
于是,这种抹黑李奇维教育理念的观点,竟然被某些人当成了鞭辟入里的见解。
“虽然樱花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对方的话确实有一点道理啊。”
“李奇维教授的那些成果,都是在国外取得的。”
“钱五师、于隐博士期间那么厉害,但是回到婆罗洲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好像也没有什么成果了。”
“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啊。”
“我们要反思。”
“......”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
在他们眼里,华夏是全面落后其他国家的。
自己取得了成绩,反而要反思自己,纯粹的魔怔人。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科学社悍然反击!
华夏科学社副社长任鸿隽,第一时间发表署名文章《论教育与科学》。
他以客观冷静的口吻,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区别。
证明华夏的教育就是世界的主流教育模式。
有力地反击了小村信司的观点。
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引用了李奇维在科学社全体大会上提的那个笑话。
以此来讽刺某些人,对国内和国外有两套标准。
凡是国外的,必然是好的。
凡是国内的,必然有各种不足和缺点。
最后,他又解释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了。
任何新的成果,都需要大量时间的沉淀。
科学之城和原子研究所才成立两年半的时间,就算没有成果那也是正常情况。
国外的研究机构,甚至还有十年都没有结果的。
这才是原创科学研究的常态。
在文章末尾,任鸿隽有意说道:
“发表和推动这种观点的人,居心叵测。”
华夏科学社的反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的行列中。
他们的心思很朴素:
“李奇维教授好不容易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容不得污蔑。”
“吴有训就是我们华夏的天才,他的实力有目共睹。”
“华夏不但要重视基础教育,甚至还要在第二届奥赛上再创辉煌。”
某些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区区雕虫小技在科学社强大的宣传能力面前,不堪一击。
如今的科学社,就像一张大网,把国内最精英的人才都囊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