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磅性的发现。
第一次,他们俩首次在用α射线轰击铍原子核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射线。
当时夫妻俩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新的粒子,然后就没有后续了。
查德威克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实验,并且他重复了实验。
由于他师从卢瑟福,对于原子核非常了解。
他大胆猜测这种新的粒子,其实就是在理论上被预言的中子,并且发表了论文。
于是乎,原子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成果,中子的发现,就被安在了查德威克的头上。
查德威克因为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的物理诺奖。
第二次,夫妻俩用α粒子轰击铝原子时,先是有一种放射性的磷原子生成。
几分钟后,磷原子又发射出了正电子。
但是他们俩没有把正电子当回事,直接关了机器去休息了。
于是,安德森因为发现正电子获得1936年的物理诺奖。
第三次,夫妻俩用中子轰击铀元素,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放射性元素。
但是他们错误地认为那是超铀元素,没有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与核裂变失之交臂。
于是,哈恩因为发现铀的核裂变获得1944年的化学诺奖。
可以看到,伊蕾娜夫妇简直倒霉到家了。
若是他们没有错过这三次机会。
夫妻俩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四诺奖得主。
而且还都是自然科学类诺奖。
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哪怕是现在的李奇维也比不上。
伊蕾娜夫妇对于实验结果的不敏感性,导致了他们的遗憾。
至于他们获得诺奖的原因,则是因为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元素。
要不是因为这个现象实在太明显了,恐怕二人依然会错失这个成就。
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后来有人戏称,居里家族肯定是祖上拯救过世界。
所以上帝给他们家连续送了四次诺奖。
可惜,只抓住了一次机会。
此刻,伊蕾娜在李奇维的压力下,开始了蜕变。
她尝试着回答道:
“我认为中子在发生β衰变的那一刻,它会因为某种原因先脱离原子核一段距离。”
“如此一来,强力对于这个中子就不起作用。”
“等衰变完成后,质子重新返回原子核,而电子就发射出去。”
哗!
伊蕾娜的回答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个过程有点过于刻意了。
就好像中子拥有思想一样。
它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脱离原子核呢?
不少大佬们微微摇头,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实在太低。
果然,查德威克立刻问道:
“伊蕾娜小姐,按照你的说法,中子在脱离原子核的那一刻是什么状态呢?”
“如果它已经脱离了,就会和电子一样飞出来。”
“如果它还没有脱离,那么也不可能发生衰变。”
“难道说它正好处在既衰变又不衰变的界限吗?”
“那到底是衰变还是不衰变呢?”
查德威克反驳的角度非常刁钻。
这下伊蕾娜是真没招了。
她第一次在这种场合,能给出自己的见解,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李奇维慈爱地看着伊蕾娜,眼中全是鼓励和欣慰。
显然,伊蕾娜的说法有待商榷。
这时,泡利开口了。
他的气势非常足,面对这么多大佬,依然牛逼哄哄的。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搞清楚β衰变的详细过程。”
“虽然根据质子-中子模型,我们可以写出衰变的方程式。”
“但是中子到底是怎么变成质子和电子呢?”
“是像细胞分裂那样吗?”
“还是说从一个大球上掉了一块,变成两部分。”
“只有搞清楚了这个过程,才能研究强力是如何作用在β衰变上的。”
泡利的回答倒是让不少人微微点头。
现有的质子-中子模型,确实只能说明β衰变的结果,而不能描述过程。
不过这仍然不能说服查德威克。
他紧接着问道:
“泡利博士,我认为你这个回答,和伊蕾娜小姐的回答本质上一样。”
“不管β衰变的详细过程是怎么样的,它总归是处在强力的作用范围内。”
“这不会因为中子分裂而变化。”
“强力既然是像万有引力和库仑力这样的力,那么对于形状和状态就没有要求。”
“就好比不管地球是液态还是固态,不管它是自转还是静止。”
“它和太阳之间,始终存在着万有引力。”
“哪怕现在地球分裂成两个小球,这两个小球也会满足万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