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洪门的刘良忠走后,李奇维总算有机会休息了。
离在纽约召开的物理学会还有十几天,他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
和对普通学生的演讲不同,要想忽悠美国的物理学家们,还是要好好规划一番。
至少万有引力、光速不变这种东西,就有点浅显了。
李奇维在闲暇之余,最喜欢的就是开车去兜风。
美国就是这点好,地广人稀,非常适合飙车。
而他在英国伦敦的时候,空气又臭又黑,道路拥挤,没有半点开车的乐趣。
虽然以现在汽车的速度根本飙不起来,而且也没有高速公路,有的都是乡间小道。
不过,李奇维依然开的风驰电掣,横冲直撞。
然而无论怎么颠簸,后排的李三就如焊在车上一般,岿然不动。
这让李奇维很没有成就感。
他有点怀念路遥和香岚了,要是两女在这里,一定会说:“呀,老爷,慢点,我受不了。”
李奇维逐渐想入非非。
然后...就翻车了,还好李三眼疾手快,瞬间跳下车,护住了李奇维,不然免不了伤筋动骨。
李奇维大怒:“shift,这个年代的车也太不安全了,看来我要多写一点专利改进。”
回到酒店后,李奇维除了准备会议资料,剩下的就是梳理广义相对论的内容。
按照他的计划,论文应该会在1912年发表。
这个时间点嘛,没什么特殊意义,纯粹就是李奇维的强迫症。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狭相,1915年完成广相,但发表时间是1916年,间隔11年。
李奇维可是清楚记得,自己在狭义相对论研讨会上,定下的是十年之约,那发表时间就应该是1912年。
没有十年的沉淀和衬托,怎么能突出广义相对论的逼格,怎么能体现他的勤奋努力。
他李奇维能走到今天,自身天赋固然重要,后世经验也有很大作用。
但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苦修。
就在李奇维苦修时,忽然理查森走了进来,脸上兴冲冲地说道:“布鲁斯,今年的物理诺奖公布了。”
“哦?”李奇维差点都忘了这件事。
自从他获得第一届物理诺奖后,诺奖就让他提不起兴趣了。
没办法,当一件东西,只要你想就能玩到...不...拿到手软时,就没有任何人会珍惜了。
说不定直接就送给别人了。
“今年的得主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范德华教授,他可是物理学界的老前辈了。”
“他的获奖理由是对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的研究。”
理查森口中的范德华,就是后世范德华力中的那个范德华。
对方今年已经是73岁高龄,算是物理学界的宿老了,基本不参加什么会议。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李奇维是邀请范德华的,不过被老人家以身体为由拒绝了。
李奇维笑道:“看来今年的物理成果大爆发,让瑞典诺奖委员会的人很苦恼啊。”
“前面几届可都是在10月份公布名单的。”
“这一次却拖到了11月份。”
“估计是实在不好做出决断,只能把老前辈推出来先顶一段时间了。”
理查森跟着笑道:“估计他们内部也是经过了激烈的讨论。”
“劳厄的X射线晶体衍射,布拉格的衍射公式,钱五师的超导,这些可都是诺奖级的。”
“诺奖委员会的人估计头都大了。”
“这年头,只有烦恼成果太少的,还没见过愁成果多的呢。”
两人哈哈大笑。
理查森又问道:“布鲁斯,你这些天好忙啊,我看经常有人来拜访你。”
“好几次,我到门口,看见人多,我就走了。”
李奇维叹道:“哎,我已经拒绝很多了,但还是络绎不绝。”
“最离谱的是,还有作家过来,问我有没有发表文学作品的计划。”
“我说我准备写一部科幻小说,就像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一样。”
理查森笑道:“哈哈,布鲁斯,你说的是真的吗,那我可要好好期待一下。”
“我很喜欢凡尔纳的作品,他的《海底两万里》我读了好几遍。”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我总觉得凡尔纳的想象力有点不够,这可能和他不是物理学家有关。”
“有些科技方面的东西,他拿不准就不敢大胆去写。”
“但是布鲁斯你就不一样了,你写出来的科幻小说,一定更加天马行空。”
李奇维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我就是写着玩的。”
“每天思考问题太辛苦了,也得找点乐趣调节一下。”
理查森叹道:“哎,外人都认为布鲁斯·李是物理学第一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