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919年9月28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齐聚此处。
因为今天就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正式成立之日。
天文学因为李奇维的广义相对论发表,从而名声大噪。
从原来的分支科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和物理、化学比肩的基础科学。
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广相这个理论工具。
黑洞、星光弯曲、宇宙膨胀......
这些概念让天文学家们疯狂又着迷。
从此,广袤而瑰丽的宇宙,就向人类展现了它神秘的一角。
所以,李奇维在天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和权威,丝毫不比他在物理学弱。
他不是天文学家,毕竟连星图星表都看不好。
但是他却胜似天文学家,他开拓了更深层次的天文学。
当戴森公开表示,布鲁斯教授将要担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席后。
天文学领域沸腾了!
以布鲁斯教授的绝世天资,他正式踏入天文学后,一定能促进天文学的超速发展。
所以,这个集合了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天文学会的联合会,很快就被组织了起来。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派出了自己的天文学会成员。
华夏当然也不例外。
大都会酒店,豪华套间内。
李奇维正在接见来自华夏的天文代表们。
真实历史上,华夏天文学会是成立于1922年。
然而现在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华夏科学社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于是国内的科学事业加速蓬勃发展。
华夏天文学会也在1918年提前就成立了。
第一任会长是高鲁。
高鲁今年42岁,他于1897年毕业于著名的福建马尾海军学堂。
然后在1905年,被公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工科,并取得博士学位。
他在留学期间,深受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影响,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时代的华夏,还没有真正的天文学,只有传统的星相学等。
高鲁凭借自己的数理基础,投入天文学研究中,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现代天文学事业。
真实历史上,高鲁是民国首任中央观象台台长。
而这个位于首都的中央观象台,其实就是前清的钦天监,后来被教育部接管。
原本的钦天监只负责观测天象和编制历法。
但是这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了。
高鲁成为台长后,锐意改革,更新设备,建立了历法、天文、气象、地磁四个研究方向。
这使得中央观象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文台。
但是它依然不是能和国外比肩的现代天文台。
所以,高鲁选址后,想要在南京建立一个更大型的现代天文台。
但是建设到一半,他就被强行任命为外交官员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这项工作交给了继任者,余青松。
余青松不负众望,终于建成了这个大型天文台,它就是著名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在高鲁为华夏天文事业的奋斗过程中,一批华夏本土的天文学者们也慢慢成长起来。
余青松、张钰哲、张云、李珩、陈遵妫、陈展云......
他们基本都有着海外名校留学的经验,然后回国发展祖国的天文学。
鉴于高鲁对华夏现代天文事业的贡献。
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鲁星”。
此刻,李奇维正热情地和高鲁说着话。
“高博,没有想到,你竟然还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博士。”
高鲁听了李奇维的称呼后,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他虽然比对方大了三岁,但是眼前这个男人,可不能用年龄去衡量地位。
李奇维现在就是华夏科学领域的神,唯一的超然存在。
不客气地说,哪怕李奇维叫一声小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这一声高博,瞬间就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高鲁笑道:
“李教授,当时我在读博时,你正好回国了,甚为可惜。”
“但是我在布鲁塞尔学习期间,周围经常能听到教授你的名字。”
“比利时人都很感谢你,让这个小国,在科学领域大放光彩。”
“所以我在留学期间,因为华夏人的身份,也受到了很多的照顾。”
李奇维听后笑着点头。
看来比利时还是挺够意思的。
忽然,他看向高鲁背后的两人问道:
“怎么你们这次就来了三个人?”
高鲁闻言先是介绍了另外两人。
“这是常福元,他精通数学,目前主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