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布鲁斯学术成果汇总!无可争议!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913年3月17日,英国皇家学会。
    距离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结束还不到半年,礼堂内依然残留着浓烈的知识气息。
    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们,此刻齐聚一堂,进行每年一度的院士评选。
    作为当今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历程。
    它一直贯彻着真理至高的理念,成为无数学者心目中的圣地。
    此刻,礼堂内足足有超过300名院士,还有不少是在其他国家没有赶过来。
    这个数字在后世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很庞大了。
    这主要是因为皇家学会包含的研究范围非常广,基本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各个方向。
    虽然早在1800年时,皇家学会就有了超过500名院士。
    但那时制度不完善,鱼龙混杂,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水货。
    经过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去芜存菁后,院士数量下降了,但是质量却提高了。
    因此,在场的院士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为英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之人。
    前排座位上,克鲁克斯正在和汤姆逊、卢瑟福等人闲聊。
    如果要选出当前皇家学会里名气最大的院士,那么获得诺奖的院士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物理诺奖的汤姆逊、化学诺奖的卢瑟福和拉姆齐、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罗斯。
    当然还有老布拉格这样的诺奖预备队。
    克鲁克斯今天的心情看起来很好,他笑着说道:
    “看来以后皇家学会的院士入选标准要提高喽。”
    “不然院士数量就太多了。”
    “我听说德国、法国的科学院,已经开始规划这方面的内容了。”
    “他们准备精简科学院的架构和人员,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术机构。”
    汤姆逊笑着说道:“在这个科学大爆炸的时代,发现新成果确实更容易了。”
    “想想以前的时候,没有最新的工具,根本没法开展研究工作。”
    “而如今各种新的仪器设备层出不穷。”
    “实验室也愈发庞大了。”
    56岁的罗斯接过来说道:“爆炸的是你们物理学,我们只能在旁边羡慕。”
    几人哈哈大笑。
    罗斯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副会长,同时也是一位微生物学家。
    他获得诺奖的成果是发现蚊子能传播疟疾。
    可不要小看这个成就。
    这个时代,全世界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了300万。
    罗斯不顾个人安危,带着探险队深入西非地区,经过了几个月的考察,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他在蚊子的胃肠道中发现了人类疟原虫的卵囊,证实了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这一假说。
    这为他后来研究如何预防疟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罗斯的成果完全是拿命换来的。
    而且能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李奇维后世看过的一部电影叫《面纱》,讲述的就是类似的故事。
    因此,汤姆逊等人很敬佩这个副会长。
    他们是搞物理的,从安全性看,远远超过了罗斯这样的微生物学家。
    汤姆逊笑道:“罗斯教授,要不我建议让布鲁斯转行研究生物学吧。”
    “我想我的同行们一定会赞成并且感谢我的。”
    “因为我为他们搬走了一座大山。”
    “他们终于能有出头之日了。”
    众人皆是笑了。
    他们已经知道,汤姆逊提名布鲁斯为外籍院士。
    而今天就是选举的日子了。
    很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克鲁克斯,就走上讲台,主持着会议。
    每年一度的院士选举会议,已经有了固定的制度和流程。
    在克鲁克斯的主持下,会议有条不紊地进行。
    很快,就来到了最后的外籍院士选举了。
    “各位,今年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提名只有一个人。”
    “他由汤姆逊、卢瑟福、布拉格等院士提名的布鲁斯·李。”
    “关于他的个人和成果介绍,请由提名人代表汤姆逊教授宣读。”
    在学会的正式场合,克鲁克斯没有对李奇维特殊优待,而是按照流程让院士们了解候选人的成果。
    不过,这在台下很多人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
    在场的几百人,就找不出哪一个不认识布鲁斯·李的。
    汤姆逊上台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草稿,开始讲解提名理由。
    “1913年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候选人,布鲁斯·李。”
    “华夏名李奇维,中华民国国籍,今年33岁,目前在伦敦国王学院任职物理系主任。”
    “1902年,由大英帝国皇室授予其下级勋位爵士。”
    “关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