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李奇维的终极目标:我是物理之神,亦是人间之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919年11月30日,英国皇家学会。
    今天的报告大厅内显得异常热闹。
    经历了四年可怕的战争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和平的美好。
    对于科学家而言,和平意味着稳定的科研环境,能让他们静下心来钻研各自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之间可以相互频繁地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战争后才第一年,物理学就接连产生这么多重磅的成果,所有人都觉得科学盛世就要来了。
    因此,大厅内的众多院士大佬们才会喜笑颜开,分享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趣事。
    今天是皇家学会每年例行的年会。
    在年会上,众院士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成员,负责辅助会长处理学会事务。
    此外英国皇家学会还规定:会长的任期不得超过五年。
    汤姆逊从1915年开始担任会长,到1920年正好是五年。
    因此,本次年会需要提前选举产生新的会长,以便来年交接。
    并且从汤姆逊开始,往后所有的皇家学会会长,都是诺奖得主。
    可见,内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
    选举过后,则是本次年会的另一项重头戏:李奇维、卢瑟福二人的报告会。
    汤姆逊是皇家学会会长,但他更在乎的身份是曾经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
    在那里,他发掘出物理学领域的两位绝世天才。
    这是他此生最为自豪的事情,比他自己发现电子获得诺奖还要自豪。
    战争后的第一年,1919年,李奇维和卢瑟福接连发表震惊学界的成果。
    这对于科学界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鼓励。
    它代表着,战争结束后,科学界的繁荣又要来了!
    所以,汤姆逊就想让李奇维和卢瑟福做一次公开演讲,展现皇家学会新的气象。
    同时,也体现出在他的带领下,英国皇家学会取得了更加非凡的成绩。
    这件事也只有汤姆逊才能不费吹灰之力。
    要是换个人,想同时请到李奇维和卢瑟福,恐怕还不是一件易事。
    不少院士大佬们感叹:
    “谁让汤姆逊教授有两个好徒弟呢。”
    此刻,李奇维在汤姆逊的介绍下,正和大厅内的院士们互相认识。
    作为外籍院士,且又离开英国五年多,李奇维对于这五年新增的院士都不是很熟悉。
    汤姆逊拉着一位和他本人差不多年纪的老者说道:
    “布鲁斯,这位是牛津大学的谢灵顿教授。”
    “他在生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谢灵顿教授之前,一直想要见你,都没有合适的机会。”
    李奇维闻言,朝对方看去,心中已经了解。
    今年62岁的谢灵顿,是英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大佬。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神经学。
    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首次使用“突触”来描述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
    并且认为神经元就是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交流的。
    因为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工作,谢灵顿获得了1932年的生理学或医学诺奖。
    真实历史上,汤姆逊的下一届会长就是谢灵顿,而谢灵顿的下一届会长则是卢瑟福。
    看来,汤姆逊已经大概知道对方会担任会长,所以提前介绍给李奇维。
    这让李奇维觉得有点感动。
    哪怕他自己已经是科学领域的第一人了。
    但是汤姆逊依然在细节处想着他。
    李奇维因为身份的问题,他只能当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
    至于当会长,那是想都不用想了。
    李奇维既然在英国的地盘上混,自然就得和英国的科学界打好关系。
    而皇家学会就是英国科学界的最高权威。
    所以,汤姆逊希望哪怕自己不在了,李奇维也不会受到掣肘。
    这就关系到实力的问题了。
    以李奇维如今在科学界的地位,可以说是独一档。
    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他受到委屈。
    但是,这些都是名望的力量,而不是力量本身。
    哪怕他是四诺奖得主、当世科学第一人。
    如果皇家学会和李奇维有了冲突,后果真不好说。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都被追杀过,哪怕去了美国,也被美国人监视了。
    所以,这就是李奇维一定要独立,开启盘古计划的原因。
    科学代表力量,但它本身不是力量。
    如果大家都不撕破脸皮,那么此刻的李奇维已然是无敌的。
    国王座上宾,交往的全都是各领域的大佬。
    这种身份,不可能会有什么危险。
    但是若某些大国不要脸皮了,那就必须核弹在手了。
    有些东西可以不用,但必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